-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别比较的运用,入景入情入画
鉴别比较的运用,入景入情入画
【摘要】为了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于漪老师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入情入景,比较、鉴赏、迁移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她的成功展现了教学的智慧,促进了诗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诗歌教学的困境 如情入境 比较 鉴赏 运用
优秀的诗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语言的丰富优美和博大精深。然而由于历史的阻隔,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古代诗歌作品的阅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诗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含蓄、双关、象征等一系列修辞体系和表意体系,这些艺术的话语,对于文学可能是一种更生动的表达,然而有时却遮蔽了作者的本意。如何拨开遮蔽的迷雾,抵达作者的本意,解读诗歌,成为困惑众多中学教师的难题。
为了走出诗歌教学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诗歌教学注入活水,中学语文老师都在进行艰苦的探索,最终,于漪老师脱颖而出,可以说于漪老师是在用爱、用心、用情解读诗歌。她的诗一样的语言,水一样的柔情,给诗歌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她的天赋、才智、聪慧,让诗歌教学熠熠生辉。
一、 入情入境,情真意切
于漪老师以语言优美著称。她对诗歌教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跨越历史障碍进入诗歌情境,体验诗歌情趣,比较鉴赏,学以致用,让诗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在学生的心中渐渐鲜活。
(一)入诗始于景
古代的诗歌,是古代诗人的内在经验与外部景物的结合,正如叶圣陶和夏?D尊先生所著的《文心》:“经验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部经验是景物的外部状况,内部经验是作文说话人对于事物的感想,外部的经验大家都差不多,是容易理解的,而内部的经验却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承载着古诗人内部体验的诗歌,理解起来确有困难。
曾有老师如此讲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说是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的行人的脚印也都不见了。一条小船上有一位戴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诗歌的意思学生是懂了,可是诗歌的意境全无。学生断然不会体会到旷远、荒凉、静寂的境界,也更不会感受作者的孤傲与清高,这样的诗歌教学无疑是失败的。而于漪老师,则重视创设情景,她用生动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把学生引入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情景中,成为诗中人,抒发诗中情。如于漪老师在讲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两句时,先引导学生想象乌云满天,大雨如注的情形。对于这种经验,大部分学生是有的,但由于平时观察的疏漏,对“乱”字可能体验不深刻,这时于漪老师就抓住这一个“乱”字,让学生体会暴雨的嘈杂拥挤无秩序之感,接着于漪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想象雨过天晴之后的清新,明快,这些都是学生平时所能感受到的。寥寥几句话,学生就能跨越时间的阻隔与苏轼的诗中生活相遇,自然而然对诗歌的理解就更深刻。其实,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能直接利用生活经验,而且能创造性的利用经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所抒发的感情有时是超越了学生的体验的。如在讲解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诚然,我们今天的孩子对塞外生活中深刻的思乡深情是断然没有体验的,可是于漪老师也没有放弃入情入境,她果断的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从“夜深千帐灯”一句中体会诗歌意境,对塞外的灯光没有体验的孩子们对夜晚的灯光,是有感受的,她就引导孩子从夜晚的灯光想开去,体会苍凉的塞北原野上,夜色沉沉下,密密麻麻的营帐中繁星般闪烁的灯光,还原那时战士的心情。
(二)入诗经于情
任何文章都是知、情、意、行的结合,诗歌尤甚,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的说法,诗歌是人们活跃的思想和丰富通灵思想的载体。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说:“真正的好诗,他所涉及的客观对象,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之中,经过诗人感情的熔铸,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挟带着诗人的血肉表达出来,于是诗的字句都是诗人生命的字句。”因此诗歌教学必须陶冶学生的性情,把诗情传给学生。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真情呢?于漪老师的法宝是:用饱蘸激情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荡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首先,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形成语感。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音乐感极强,读起来琅琅上口,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就能感受言语,继而触发语感,作者的情感,也就悄悄的流溢而出了。语感是联系诗与情的桥梁,在诗歌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和夏?D尊在《文心》中有对语感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在语感敏锐的人心中,‘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与昼相对吧, ‘田园’不但解作种地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少年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南18J112 墙标准图集.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树立正确三观:从庞众望的成长看青春担当》主题班会课件.pptx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x
- 2025电力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白皮书.docx VIP
-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pptx VIP
- 肾上腺皮质腺瘤护理查房.pptx VIP
- 药物制剂生产实训(初级)课件 2-2 PPT:人员卫生管理.pptx
- 三年(2023-2025)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选择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pptx VIP
- 5_1_名雅化工不饱和聚脂树脂腻子(原子灰)MSDS.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