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评论的反思二题
音乐评论的反思二题
壹
近来,有关音乐评论的争论中,常常谈及乐评人的身份和资质。来自音乐“圈内”的音乐批评家和来自音乐“圈外”的乐评人,其各自的长处和劣势,不免成为争论焦点。这让人想起,有段时间在有关音乐翻译的争论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议题。看来,两方间确乎存在某种缝隙。就这条缝隙而论,是刻意加大,还是努力弥合?不言而喻,还是希望选择后者。
看看国外的情况,两方间的缝隙似乎没有如此明显。例如,大名鼎鼎的剧作家萧伯纳当然是“懂行的、独立的、有主见的、有胆略的、有话语权的”“圈外”人,但《纽约时报》音乐评论家哈罗尔德?勋伯格究竟算“圈内”还是“圈外”?曾在著名的《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担任首席音乐评论家的安德鲁?波尔特(Andrew Porter)作为研究威尔第的权威学者,也在学院派音乐学中非常活跃(英语世界权威性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版“威尔第”条目的撰稿人),但另一位关于现代音乐研究的权威人物,也曾在《纽约客》任评论家的保罗?格里菲斯(Paul Griffith)则根本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新格罗夫》1980版诸多现代作曲家条目均出自此人之手)。看来,关键在于,“圈内”懂得“圈外”,“圈外”理解“圈内”。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圈内”的文字功力和现时资讯偏差,而“圈外”的音乐功底和历史维度较弱。
但笔者以为,目前中国报刊(特别是报纸)音乐评论所面临的问题,倒不是没有合格的音乐评论人(尽管确乎很少),而是没有正常的体制支撑。按照国外惯例,大型正规报纸一般会有音乐评论专栏,往往定期聘请(聘期可长可短,但最短一般不会短于一年)固定的、职业的评论家(“圈外”“圈内”都可以,但关键要“职业”)来定期写作音乐评论(评论家拿了聘任工资后,职责是每周写二到三篇评论,没有另外的稿费),反映该城市的音乐生活情况,并引导一般市民的音乐趣味和音乐消费。这个体制,目前在中国是不存在的。而如果没有这个体制的创立和建设,中国的报刊音乐评论的窘境大概会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
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城市,首先必须具备足够丰富和丰满的音乐生活,才能出现上述这般对报纸音乐评论的需要。中国的各大城市,包括京沪,在平时是否已经具备相当数量和质量的音乐生活?似乎还有距离。
前些日子正好校读汤亚汀老师和朱丹丹合译的约瑟夫?科尔曼(Joseph Kerman)的《Contemplating Music: Challenges to Musicology》一书的中译本《音乐沉思――音乐学面临的挑战》。其中很多内容谈到音乐评论问题。记得初次接触这本名著,是二十多年前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修读书时。当时此书刚刚在西方“红”起来,研讨课上几乎言必称此书和科尔曼。现在重读,再次感到自己受此书影响之深(像重会老友,毕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读此书)。对我本人而论,对西方音乐学的总体了解,此书是指南和灯塔。某些思路和数据,大概从根上是自这里而来。现摘抄如下一段,权作上面有关音乐评论讨论的补充――
音乐学术圈中很少使用“批评”(criticism)一词。事实上,批评在根本上受到怀疑。部分问题在于,该词在音乐上的用法其通常的意义令人恼火――仅仅意味着在日报和周刊上回顾(review)音乐会演出,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报刊乐评在业界的口碑很差。报刊新闻界流传着许多有关乐评家的传言,说他们在某一天突然改换门庭,从体育版跳到乐评版,恣意行乐于无知和诽谤。不过,人们似乎忘记了,在最近的记忆中,如汤姆森(Virgil Thomson)这样知名的作曲家,如韦斯特拉普(Jack A. Westrup)这样著名的音乐学家,都曾在报界写过乐评。还有像安德鲁?波尔特(Andrew Porter)这样知识渊博和修养全面(或者说有人文气)的学者,几十年来都投身在报界。然而无论做得好坏(通常很糟),以新闻角度构思的批评,总会使作者处于极其有限的空间中,技术性的表述也受到限制。仅仅提及一个简单的指标:诗歌评论总会引录诗行,艺术评论则通常使用展出艺术品的过得去的粗略复制图片,而音乐评论却从不使用谱例佐证。这使得评论家几乎无法完成一项简单而又必要的事,即他很难涉及细节。
科尔曼在美国音乐学界,观点之犀利和尖锐,那是很出名的。针对“批评”,他的不满在两方面:其一,针对报刊乐评普遍的狭隘和“业余”(尽管对Virgil Thomson,Jack A. Westrup,Andrew Porter几位表示了敬意);其二,针对专业音乐学界漠视音乐意义和音乐价值的“实证主义”倾向,呼吁和提倡具有真正学理意义的“学院式音乐批评”(academic music criticism)。
中国的问题,自然和英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但也不是完全不同。不论是报刊乐评,还是学院式音乐批评,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耗材类保证服务的措施.docx VIP
- 网招团队日常管理.pptx
- 阿兹海默症护理.pptx VIP
- 罐区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VIP
- DB32T 4582-2023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pdf VIP
- 专题03 2025年西城区高三一模作文“用功与有功” “如你所愿”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BATCH RELEASE CERTIFICATE(外贸出口BRC两个模板).doc
- (投标书范本)政府采购投标书.pdf VIP
- 专题02 2025年东城区高三一模作文“适合的与热爱的” “先声”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沪教版九上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 课件(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