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合治神经性皮炎的的疗效观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药合治神经性皮炎的的疗效观察

针药合治神经性皮炎的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简单、快捷,疗效确切的优点。方法:将13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中药消风散加减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葡萄糖酸钙2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克、维生素C针剂3.0克静脉滴注液配合皮炎宁酊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针药合治神经性皮炎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消风散;针灸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属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对称分布、苔癣样改变、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多见于成年人,病程缠绵,多数年不愈,一旦发作常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本病目前病因不清,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诱因,中西医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中医称之为“牛皮癣”、“干癣”、“摄领疮”等。《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之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1]本病好发于项部,证见初起皮损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疹可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发性剧痒。本病属皮肤科常见病,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采用针灸合并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对本病治疗宜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为原则。西医很多临床医生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往往复发或加重,而笔者通过对神经性皮炎136例的观察,发现早期针灸合用中医药治疗得当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元月至2013年6月收治确诊神经性皮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8例,年龄10~72岁,平均56岁,疗程1月,对照组56例,年龄10~70岁,平均55岁,疗程1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学会、中华皮肤性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和疗效判定标准”。   1.3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抗过敏治疗 发作时生理盐水250ml加葡萄糖酸钙20ml加地塞米松10mg加维生素C针剂3.0g静脉滴注射,外用皮炎宁酊三次每日,一疗程半月,连续2疗程,半年随访。   1.3.2 治疗组:中药消风散加减 《外科正宗》卷四杂疮毒门方。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20g,甘草、木通各10g。夜痒甚者加茯神15g,百合15g;水煎服,每日3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2项针灸治疗方法配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在年轻体壮或病属新起,证属风湿化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取穴手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年老体弱,或病程已久,属血虚风燥者,治宜健脾,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针用补法。   针灸主穴:风池、大椎、血海、曲池、内关、委中、神门、照海、阿是穴。配穴:风湿化热加配阴陵泉、太白、太渊;血虚风燥加配三阴交、足三里、膈俞[2]。   1.3.2.1 三棱针刺血法   取穴:耳背静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三棱针刺破显露的静脉,挤出血数滴即可,隔天1次。   1.3.2.2 梅花针刺血法   取穴:病灶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梅花针重叩皮损区及其周围至发红,并有轻微出血为度,隔天1次。[3-4]   1.3.2.3 耳背静脉放血配合针刺法:   取穴:耳廓后上部比较粗大的静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选耳廓后上部比较粗大的静脉1条,用三棱针刺破3处,然后挤出血9滴,隔天对侧放血1次,并针委中、曲泉等穴。[5]   1.3.2.4 艾灸   取穴 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皮损区。采用着肤灸法。先用纯艾绒制成麦粒大小之艾炷,置于阿是穴周围施灸,灸点之间相距1.5cm,灸前可于灸点上先涂以蒜汁,以增加粘度。待艾炷燃尽后,扫去艾灰,用生理盐水轻轻拭净,盖以敷料。如为惧痛者,可于未燃尽前用压舌板压灭,并可在灸点周围以手轻拍减痛。每次只灸1壮,每周2次,更换灸点,不计疗程,至皮肤正常为止。此法不化脓,如出现水泡,可穿刺引流并用龙胆紫抹涂。化脓者,用消炎软膏,痊愈后不留疤痕。[6]   1.3.2.5 皮肤针   取穴 主穴:脊椎两侧、阿是穴。配穴:头面颈部皮炎加曲池、内关、太渊、合谷;上肢加内关、曲池、肺俞、心俞;下肢加血海、足三里、肾俞;会阴及腹部加脾俞、胃俞、关元、三阴交;播散型加风池、曲池、血海、足三里;巩固调理加肺俞、心俞、脾俞、太渊。   脊椎两侧位置:从颈椎至尾椎两旁离正中线约4厘米处。据皮炎的部位和性质而选用不同节段:头面颈部皮炎选颈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