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初析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初析
[摘要]在中国古代,由于学校教育发展尚不完善,家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教育重任,由此形成非常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家教内容和方法,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里面都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吸收的精华。
[关键词]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2-0010-0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发展,学校已成为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新生一代的教育与培养已不像在古代,仅靠在家庭或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当今,培养人的活动主要在学校展开,教书育人的任务主要由教师完成。可是,不管学校教育如何发达,不可否认,家庭仍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仍然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从始至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不仅作用重大,而且不可取代。因此,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对当今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除了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仪等,都有着对家庭教育的专门论述,此外,还有大量散见于经史子集中的有关家教的名言、名篇和大量的古代传统家书以及流传于世的教子诗文等,也无不蕴含着丰富家庭教育思想,阐释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两个历史时期表现得比较突出。一个时期是战国至秦汉年间,以《大学》为思想纲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齐家既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因此,如何“齐家”便成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另一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上涌现了大批家庭教育著作,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戒》,向朗的《戒子遗书》等。其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颜之推在论述儿童教育的途径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他以自己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而成才,以及社会上家庭教育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予以比较说明。他说:“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竞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畔鼓云。”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易达到的效果。他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戒,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虽然以颜之推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阶层,满怀对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忧患意识,试图通过家庭这种特定的教育环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思想观念传授给子孙后代,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未来,因此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他们特定的身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的。但不可否认,他们看重家庭教育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十分重视人的培养,将培养完美人格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思想受其影响,也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重视子女人格的完善。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理想人格就是“圣人”,而要成为圣人就要达到智、仁、勇的境界,即所谓“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由此可见,一个具备理想人格的人,既要有善于学习的智者之心,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境界,更要能够做到“仁者爱人”且“推己及人”。这也就进而决定了我国传统家教的主要内容是以德育为高,智育为主,为人处世之理为纲,最终达成完美人格的教育目标。
1.勤俭修德
德育历来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由此逐渐形成“遗子以财,莫若以德”的德教之风。古代家教中的修德是多方面的,要知孝悌,懂礼仪,守法度,遵常伦。论其根本,当属勤劳和节俭教育。《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说教养孩子的根本,应该是亲自耕种、收获而得食,亲自种桑麻、学织布而得衣。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治家亦应以勤劳为本。自耕自给的小农生活固然不足取,但它却让人从汗水中品尝到人生的真趣。无论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以什么方式生存,勤劳都应是教子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中讲到:“勤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则财匮。财匮,则苟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