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维主任医师分证论治多发性抽搐症临床的经验.docVIP

魏小维主任医师分证论治多发性抽搐症临床的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小维主任医师分证论治多发性抽搐症临床的经验

魏小维主任医师分证论治多发性抽搐症临床的经验   【摘 要】 多发性抽搐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魏小维主任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与饮食习惯、家庭环境、遗传密切相关,临床以肝风内动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多见,以平肝熄风、健脾化痰、清心除烦为基本治则,主张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证论治本病,同时在遣方用药上随证加减,另外还要认识到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对本病治疗的重要性,重视日常护理。   【关键词】 多发性抽搐症;性惊风;抽搐;分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44-01   多发性抽搐症又称作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肉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1],是临床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以腹部、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患儿有频繁挤眉、弄眼、皱鼻、撅嘴、摇头、耸肩、扭肩、喉部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干咳声等动作。少数患儿还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等症状。起病年龄约为2~15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5~10岁最多见[2]。该病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者加重。本病发病无季节性,是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并可共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   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故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魏小维主任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确定相应治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取得较显著疗效。笔者有幸跟随魏小维主任医师学习,现总结魏小维主任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慢惊风”、“抽搐”等范畴。[3]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并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魏小维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大量临床数据资料分析发现本病的发生发展还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①饮食习惯:平素喜嗜碳酸饮料、油煎油炸、牛羊肉、鳝鱼泥鳅等食品不利于本病的康复,有明显的加重趋势。②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造成的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焦虑情绪,增加患本病的几率;③遗传因素:患有本病的父母生育的儿童同患此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另外有相关研究发现,与双卵双胎和其他婴儿相比较,单卵双胎的发病几率要高[4]。   2 辨证论治   目前对本病的中医证型分类并未达成共识,魏小维主任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以下三个证型。   2.1 肝风内动证 本病病位主要责之于肝,故临床上以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证最为多见。症见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眨眼清嗓,抽动有力频繁,可伴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发作频繁,抽动有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征。治以平肝熄风,泻火镇惊,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共取平肝熄风之效,共为君药。石决明咸寒,功能熄风凉肝,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龙骨、牡蛎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桑枝、菊花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白芍养阴泻热,柔肝舒筋,僵蚕熄风止痉,清肝定惊,枳壳行气开胸,均为佐药。   2.2 脾虚痰聚证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脾胃,脾虚痰聚,积而化热动风。故症见面黄体?l,精神不振,多伴有喉中发声,皱眉眨眼,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证要点为面黄体?l,精神不振,胸闷纳少,舌淡苔白或腻,脉滑为特征。治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为主要治则,方用涤痰汤加味,其中石菖蒲化湿和胃,开窍醒神;胆南星、陈皮、半夏清热燥湿而祛痰,竹茹清燥开郁,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燥湿;磁石龙齿重镇安神。   2.3 阴虚风动证 素体阴虚或外感内伤热病伤阴,阴虚火旺,虚风内动,症见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言,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震颤,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细数。以形体偏瘦,两颧潮红,摇头耸肩为辨证要点。治则为柔肝息风,滋阴潜阳,方用定摇汤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地骨皮能清肝经虚热;玄参清热泻火,滋阴凉血;车前子清肝祛痰;桑皮桃仁利水祛瘀;天竺黄清热定惊;远志安神益智;全蝎熄风止痉通络,木瓜、葛根养阴生津,舒筋活络。   3 病案举例   患儿,女,4岁,初诊时间2014年10月。病史:2014年7月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后出现眨眼,家长未予重视。后频率渐增,家长发现后呵责病情加重,时有喉中发声,嘴角抽动,眨眼皱眉。就诊于外院诊为多发性抽搐症,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缓解,遂前来就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