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认知角度剖析郑州市地名
从认知角度剖析郑州市地名
摘 要:地名是由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不同语言符号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它记录着人们对世界的体察和认知。地名作为词汇的一部分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人类对地理实体认知的思维表征。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来分析郑州市地名,以求从中窥探人们命名地名的理据和心理机制,寻找对地理实体的认知规律,为更深入地研究地名提供借鉴。
关键词:郑州市地名 认知 意象理论 隐喻
地名是人们赋予个体地理实体的指称。它是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不同语言符号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它记录着人们对世界的体察和认知。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与语言是互动的,二者具有整体生态性。语言是认知的表征。地名作为词汇的一部分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人类对地理实体认知的思维表征。
一、郑州市地名与认知语言学意象理论
人们在反映、认识同一种客观现象时,对观察的视点、凸显的部分、抽象化的程度、注意的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印象――即意象。
Langacker分析意象使用的概念主要有:注意(attention)、调焦(focal adjustment)、视点、抽象(abstraction)、基底-侧面、辖域(scope)、图形(figur)-背景(ground)、射体-地标等等(张敏,1998)。认知意象投射到语言结构上,是语言结构形式的形成动因。地名是人类理解和把握感知到的地理实体情景的语言符号,通过对地名的认知分析可以还原当时的地理风貌,因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有关,并以此为理据。
一般来说,语言表面上所表达的内容只是事物诸多属性中比较突出的部分,比如河南、河北这两个地名的命名。这两地都地处中原,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河”命名的原因在于,水对于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意义重大,它是生命之源,是获得丰收的重要保障,所以水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河自西向东横穿中原,哺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它自然就成了人们注意的对象。由于交往的需要,人们需要辨别方位,给这两个地理实体命名,这时黄河因备受关注而被凸显,所以产生了河南、河北这两个地名。
郑州地处中原,中原地区以封闭的、适宜于农耕的、广袤而肥沃的平原或丘陵为主。这决定了中原人对农耕文明的选择。通过对郑州市地名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地名往往与人们居住的地形、地势状况、人文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1.河、沟、涉、水、洼、州、川、池、沱、洪、湾、湖、井等与水有关的事物因被注意而凸显,易用在地名词汇中作通名。我们知道,水是万物之源,水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不仅影响生产,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管仲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水和生物的关系:“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管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大,往往居住在河流的沿岸,因此聚落的名称多与水有关,甚至一些城市、村落的名称和河流的名称一致,由此可见,“水”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比如河郭村是清乾隆年间郭姓建村的,定居杨家小清河湾处,原名河湾郭,简称河郭。老湾咀村,因位于惠济河湾处,原名老河咀,清乾隆年间演称今名。像槐树洼、须水镇、十八里河镇、七里井、大峪沟镇等亦是。
2.岭、峪、山、尖、岗、坡等自然地貌,在郑州市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形中较常见,但在平原地带则易于因被注意而凸显。如磨王,位于中牟西南,据传,清初王姓于此建村,以村处有高岗,地形如磨,得名磨王庄。同治年间简称今名。沃孙,中牟县城南,清代孙姓居此,东、北、西三面环沙,俗称沙窝,故名窝孙,建国后演称此名。
3.庙、堂、寺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及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等与人们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生活有关,也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出现在地名的通名中。如祥云寺,明代,张姓傍祥云寺(小韩寺)建村,故名。据清乾隆十九年《中牟县志》载:“小韩寺,在县西南十五里谢庄,唐时有异僧居之,时年大旱,祈雨灵应,故改名祥云寺。有残碑记,垂拱二年唐则天时建也。”催庵,清乾隆年间,催姓建村,原名为催家庄,同治年间因村建观音庵,演名催庵。
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名都是由于生活交往的需要,使地理实体在人们的关注、愿望、期望之中被注意而凸显,在心智中对其有所体察进而用语言符号来命名的,同时它们也是人们对地理实体的认知的心理表征。
二、郑州市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
(一)隐喻(metaphor)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是隐喻方式的。(LakoffJohnson,1980)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已知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的概念,来认知、对待未知的、无形的、抽象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