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转型动因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社会转型动因剖析

俄罗斯社会转型动因剖析   摘 要: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对其转型动因较有影响的解释是S·亨廷顿在《第三波》一书中提出的五个观点,但这些动因只是对当时一些客观背景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并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针对俄罗斯的具体社会转型过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因果论”的逻辑视角,提出俄罗斯社会转型动因的假说并进行证明,发现制度变迁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主要因变量,其转型动因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四个因变量的互动和叠加。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转型; 动因; 制度   中图分类号: D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053-04   A Probe into the Reasons of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LI Jun-yi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academia has extensively studied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more influential explanation of its transformation is the five views that S. P. Huntington explained in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Unfortunately, the views were just some objective background simple summaries and conclusions, and they did not have universal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theorie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article not only proposes a hypothesis of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estifies the hypothesis as well form the causal-theory logic perspective. In conclusions, the article finds that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the main dependent variable of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he reasons of its transformation are the interactions of four dependent variables such as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formal institutions and the inform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Russia; social transformation; reason; system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家转型的讨论非常热烈。在这场讨论中,中-苏(俄)国家转型的比较是一热门话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一是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文化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都是传统的集权国家,二战后也都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并在同一时期进行了社会转型,因而两国具有极强的可比性;二是两国的转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路径,一个是渐进式的,一个是激进式的,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目前,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最近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名词是G2;而俄罗斯正好相反,现在大家谈论的焦点是,俄罗斯现在到底是属于二流国家还是三流国家序列。为何两个背景相似且在同一时期进行转型的国家,最终发展的结果却迥异?哪些变量最终影响了国家转型的进程和结果?   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如S·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一书中对引起第三波国家转型浪潮的动因进行的分析。但亨廷顿的国家转型动因的分析属于“目的论”的层面,只是对当时一些客观背景的简单概括总结,并不能来解释引发“第三波”的普遍动因。笔者从“因果论”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