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深度语文”几点看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对“深度语文”几点看法

浅谈对“深度语文”的几点看法-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对“深度语文”的几点看法 林艳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范式层出不穷!不少一线教师 “随波逐流”,课堂的模式有了,教师的风格没了;课堂的热闹多了,学生的思想少了;课件的“声色”浓了,语文的韵致淡了……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开始在自己的教改之路上进行“深度语文”的探索。所谓“深度语文”就是强调对文本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特级教师窦桂梅语)。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带领学生尝试文本的深度阅读,去触摸作品的灵魂,同时精心设计主问题,实现课堂的深度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拥有诗性的情怀。下面我就“深度语文”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度阅读是深度语文的基石 深度语文是建立在深度阅读之上的。有学者认为“深度阅读”有三个阶梯,即“深识、深悟、深思”。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深度阅读”至少要达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文本的“裸读”。即不借助任何教参抑或专家的解读,独自完成文本的细读,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第二,寻找与同行和专家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三,细参文本的教学价值。教师的深度阅读只有转化成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其价值。找到合理的切入口,教师才算真正完成了文本的“深度阅读”。 不但教师要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也有必要进行“深度阅读”。这两年,我选择了课本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课前进行“深度阅读”,为此,我专门开设了“品读课”,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粗读——细读(品读)——写读书笔记(或作品小评论)。经过两年的实践,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对文本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们在读书笔记中所散发出来的真诚的气息和思想的霞光,尤其让我欣喜慨叹。因此,真正的阅读,首先是个体的阅读,然后才是群体的碰撞与提升!唯有如此,我们的“深度语文”才能得以有效的开展。 二、巧设主问题是深度语文的通道 精心设计主问题并不是深度语文的“专利”,但确是实现深度语文的重要通道。深度语文下的主问题应该是“能从整体参与性和教学全程性上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品味和体验的问题”。“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①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主问题设计方式: 1.提纲挈领,有高屋建瓴之势 这种主问题的设计方式主要抓住文本价值的核心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如在教学《马说》时,笔者抓住一个语气词“也”字设计主问题,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作者在每一段的结尾都巧用一个“也”字,来达到言无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细细品读,你可以读出怎样丰富的内蕴?(学生自由读,部分发言略去。) 生:我觉得用了“也”不但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气愤,还有作者的无奈,你看第一段“不以千里称也”,这个“也”就像一声叹息。 生:我觉得这三句“也”是递进关系。第一句作者只是一种惋惜,第二句作者用反问句,强烈表现了对千里马不能施展才能的气愤,而最后运用设问句,语气更坚定,应该是对饲马者不识千里马的愤慨。 生:我补充。我觉得这三个“也”字句是作者从旁观到深处其中的变化过程。“不以千里称也”,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这件事的,所以作者只是感到惋惜。但到了“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已把自己当成了千里马,大声质问“饲马者”,感情异常激烈,所以用了反问句式。而到了最后一句“呜呼”句,作者又似乎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言者,代表了所有被埋没的人才,大声疾呼,直击统治者的昏庸无知。 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即《马说》中的“也”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竟轻松地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因此,“提纲挈领”的设计主问题,其妙处就在于能统摄全文,直击文章的要害,带领学生站在文本的“制高点”,高屋建瓴地剖析文本的魅力,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2.层层铺进,有环环相扣之妙 设计主问题时,运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实有抽丝剥茧之妙。 如笔者在教学余秋雨的《信客》一文时,设计了三个主问题:①联系阅读经验,说说你是如何解读信客的“客”?②阅读了文中两位信客人生沉浮后,你读懂了信客这“信”字的哪些内涵?③为什么两位信客最后都放弃了“信客”这个职业呢,你触摸到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这三个主问题呈现一定的梯度,首先从信客职业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受信客们艰苦的物质条件——冷月清风相伴,孤独寂寞独酌,从而让学生体会信客的旅程实际上是一场“风尘苦旅”;接着带领学生感受信客的职业信仰,从多个角度去体会“信”的内涵,比如“诚信”“信用”“信义”“信任”“信念”等等,由表而里,直击“信客”职业的本质;最后一个主问题,则把学生带入更为宽广的文化领域,农村狭隘的思想文化直接加速了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