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实践.docVIP

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实践

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的实践-中学语文论文 论媒介素养核心评论能力及其培养——基于新闻评论课的实践 陈瑛 潘 涌 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关于媒介基本知识、对媒介信息运用等综合知能,核心是主体人认知、搜集、选择和评价信息的能力。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界定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人们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se and thoughtfully)①。其中评估能力(即评论能力)是媒介素养诸能力的核心。它重于选择、理解和质疑能力,为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和反应能力的形成夯实基础,故属高级语用行为。评论能力外显生命个体的思维水平,常常通过口头言说和书面写作的形式而呈现。 面对媒介信息,主体人可批判评估,可褒扬言说。这种基于个体自主人格进行的自由思考、独立表达,实为独立评论能力,与媒介自由平等的精髓一致。母语教育中“评论”一词意蕴丰富,“有时指批判、批评甚至非难,有时又指评价、判断或辩说;它既含有否定意向的质疑或肯定意向的褒扬,更泛指基于独立人格、源于自由思想的个体言说”②。媒介时代每位公民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其评论能力的高下都会对信息舆论产生影响。公民只有具备独立评论能力,才会有效选择吸收信息,并理性分析,独立正确传达个人主张。只有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和管理,才能构架完整的社会公共意见平台,形成多元社会格局。可见,独立评论能力是民主文明社会的重要推进力量,释放表达欲望、砥砺自由思维、养成评论能力是全球化时代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开设新闻评论课,把媒介素养核心——独立评论能力融于语言学科教学,顺应时代趋势,是语文教学新形态的尝试。 一、新闻评论课的背景及属性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课程观念与课程开发体制的同步改革,课改的重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选修课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它既能发挥教师自主性,又让学生享有选择权。基于对媒介时代背景和国家课程改革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可尝试开设新闻评论选修课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新闻评论课不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发展学生视、思、评能力,为其适应未来生活做准备。该选修课期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需求,与必修课共建开放多元的语文教学体系。它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化,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媒介信息时具备评判性、反思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新闻评论课在积极语用观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其独立评论能力。它借助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对当下发生的现象、言论等,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分析,表达个体独特的感悟、分析和判断。新闻评论课从属语文教育,通过问题设计、文本挖掘等环节熏陶学生情感,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它选择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文本,在特定的语文场域以思为枢纽,通过听、读、视与说、写、评的形式展开语用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突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③的性质。 二、新闻评论课的设计和组织 新闻评论课文本选择打破传统教材选文的束缚,立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考虑学生未来会接触到的个人应用、职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信息,既选取文学性的连续文本,也虑及实用性较强的连续或非连续文本,如图画、音频等。由于媒介素材具备热点性、精短性、趣味性、丰富性、便利性特点,文本大多能消弭与阅读主体间的距离。只要合理选取或重组文本,挖掘语文元素,便可激发个体言语表达。新闻评论课学案设计借鉴PISA阅读素养测试样题和时评写作题例,采用“混合文本+问题模块”形式自主选取话题、设计问题,提供多样文本。个体在阅读中筛选信息,在比较中活跃思维,在思考中判断分析,形成看法,从而滋生评论萌芽。 新闻评论课大胆合理取用媒介信息,以语用能力为基点设计学案。现以《解读莫言获诺奖及其他》(部分)为例: 材料一:《华人世界》封面人物介绍《莫言大事记》图表(略)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奖后 1.凤凰网漫画 2.2013年1月13日《成都商报》新闻《莫言回归写作 正在创作三部长篇》(略) 问题一: 请你根据材料一,为《莫言文集》写简介(可结合其他材料)。 问题二: 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播报、采访等)演绎材料二,并从中选择漫画或新闻,谈谈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