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汉族民歌演唱剖析
四川汉族民歌演唱剖析
【内容摘要】四川汉族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唐代刘禹锡、白居易,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诗人都写过竹枝词,据统计,唐代以来的竹枝词有十几万首。而竹枝词就是由古代巴蜀的竹枝民歌演变而来。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背景与风俗习惯等造就了四川汉族民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同时在演唱技巧方面突显了极大的风格性。由于过去地方民歌的演唱风格自然纯朴,与现代民歌的演唱方法存在一定矛盾,文章结合现代民歌的演唱方法,探析了四川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四川 汉族民歌 风格性 演唱技巧
四川汉族民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体裁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五大类。其中山歌按唱法又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按歌种还可分为神歌、背二歌、??儿调、滚板山歌、溜溜山歌、薅草锣鼓等。号子又分为船工号子、盐工号子、上梁号子、板车号子等。小调分为城市小调和农村小调两种。风俗歌分为婚嫁歌、丧歌、灯调、龙船调等。
一、四川汉族民歌的风格与演唱特色
四川汉族民歌多姿多彩、风格迥异,不同风格决定了演唱技巧的不同。以演唱频率最高的山歌与小调为例:山歌一般高亢嘹亮、自由奔放。与陕北信天游的苍凉宏壮不同,四川山歌秀丽敞亮、悠远绵长,在音色上要求明亮集中,且音质要“劲道”,特别是在高音区,出声的瞬间声带的张力与气息的配合都要一步到位,迸发而出。如高腔山歌《槐花几时开》中,第一句“高高山上哟一树槐”出声就在小字二组的f音上,要求字头咬紧,嘴要张大,快速气沉丹田;在“哟”字拖腔上发直音,不要泛音,要感觉声音与气息拉成一条直线,上在眉心,下在肚脐,唱出高亢悠扬的感觉。小调一般旋律优美、柔和婉转、结构短小,演唱时情绪丰富,音色清亮柔美,重咬字与情感的表现,准确表达歌曲内在含义;在技巧上要注意润腔的运用,才能灵活婉转,惟妙惟肖。如大足小调《望郎》,此曲叙事性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大胆、泼辣、幽默的农村女孩形象。一般描写恋爱中的少女都是羞涩含蓄、志趣高雅的淑女形象,但此曲重点却在一个“俗”字,在演唱时要抛开优雅的气质,放下身段,完全融入到角色中,注重语气语调,说中带唱,唱中带说,声音的处理上要“放”“敞”,不能“收”,也不能“竖”。
除了山歌与小调,其他种类的民歌风格性也非常突出。四川有名的号子是“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节奏配合劳动时的动作显得沉稳有力,要求演唱者横膈膜张力强、气息深沉,多运用胸腔共鸣,模仿体力劳动者的喘气吆喝声,让声音、气息、节奏完美结合。风俗歌是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节日中演唱的民间歌曲,具有特定的演唱场景、时间,所表达的情绪一定要符合当时的情境。如婚嫁歌、丧歌、灯调、龙船调等表演性强,演唱时需要充分幻想歌曲描述的情境,强调语言性与情绪的抒发。儿歌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短小简练,易于儿童传唱。
二、现代民歌与传统民歌演唱方法互为补充
通过科学训练出来的现代发声方法气息深而通,声音圆润饱满。民族唱法汲取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歌唱力与表现力更强,音色的变化更加丰富。对一些难度大的现代歌曲的演绎,更突显了现代演唱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传统地方民歌,特别是风格性、语言性极强的四川民歌,在演唱上就出现了矛盾。重方法,就少了民歌的味道;重风格,则乱了方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才能让演唱方法与风格并存。
现代民歌与传统民歌演唱上的共同点,都要求声音集中、明亮,音域宽广。不同点在于传统的民歌演唱中声音“直白”,口鼻腔共鸣多,声线细而紧,语言性强,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而现代民歌演唱中声音圆润,音色稍显朦胧,头腔、鼻咽腔、胸腔等共同作用,声音宽泛沉稳,状态松弛舒展,口语性不足,有距离感。前者的优势是风格性极强,味道十足;后者的优势是音域更宽广,音色明亮,柔美动听。将两者结合,达到现代方法与传统风格的对立统一,需要汲取彼此的优点。首先,从气息上来说,气要沉于丹田,上下通畅,声音要在眉心位置靠前,不要往后躲,感觉眉心与肚脐间连着一根线,发声时这根线要绷直拉紧,不能松也不能短一截;其次,在声音的运用上,不提倡用完全的真声,那样会造成声带的负担及上下音色不统一;再次,在混声的基础上,中低声区尽量提高真声的比例,位置不要太高,多一些口语化,高声区则要多体会站在山巅大喊的感觉,气沉于底,用混声呈抛物线向远处大喊,这样可以把声音调节到最佳的混声比例;最后,发声时要注意发直音,咬字清晰,注重字头,不能腔包字。在演唱地方民歌时,一定要先了解当地语言,学学当地的语音语调,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歌的风格。旋律与语言决定了地方民歌的风格,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自然就唱出了味道。
三、四川汉族民歌的二度创作
民歌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是普通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