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剖析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剖析
[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但服药能控制;1例无效;1例死亡。术后口唇处疱疹5例,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轻度面瘫、听力减退1例,在1~3个月恢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具有安全性好,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点,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TN)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5.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8-02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1]。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唯一可以长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同时能够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手术治疗方法。海军广州新村干休所自2007年2月~2008年9月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TN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70岁,平均53.5岁,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4.6年,均为单侧颜面部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持续时间10 s~2 min。疼痛位于左侧18例,右侧22例。疼痛分支:I支3例,Ⅱ支11例,Ⅲ支7例,I、Ⅱ支4例,Ⅱ、Ⅲ支12例,I、Ⅲ支2例,Ⅰ、Ⅱ、Ⅲ支1例。有明确扳击点35例,其中扳击点位于患侧鼻翼处19例,位于患侧上唇6例,下唇4例。上眼睑部3例,患侧颊部2例,患侧切齿1例。2例经射频治疗,3例经封闭治疗,5例误诊牙病拔患侧牙齿。本组病侧均经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无效。术前头颅CT或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1.2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取侧卧位,上半身抬高15°,头部下垂15°固定。取耳后发际内斜切口,长6~7 cm,按层切开暴露乳突及枕骨,于乳突后钻孔并扩大,向前、上方暴露部分乙状窦及横窦,形成2 cm×2 cm大小骨窗。弧形剪开硬脑膜并翻向乙状窦,放出脑脊液减压,待小脑半球塌陷后,探查桥小脑角区。手术显微镜下操作,不使用固定式脑牵开器,用直径2 mm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脊液。充分打开蛛网膜下腔,先暴露面、听神经,注意保护,如果有岩静脉影响三叉神经REZ的显露,可予电凝切断。游离三叉神经REZ,可见压迫此处的责任血管,松解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提起此血管可见神经根部血管压迹,确认血管与神经REZ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lfon垫片即可。
2结果
2.1手术效果
术后清醒后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但服药能控制;1例无效;1例死亡。
2.2术后并发症
口唇处疱疹5例,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轻度面瘫、听力减退1例,在1~3月恢复。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出院时已消失。
2.3随访
本组随访6个月~4年。随访期间2例复发,1例疼痛程度减轻,口服少量卡马西平可完全止痛,1例复发者再次手术,术中见垫片脱落,再次放回后症状消失。
3讨 论
3.1 TN发病机制
TN的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是微血管压迫综合征(mic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MVCs)的一种表现。Dirk[2]发现只有微血管压迫到颅神经进出脑干处(root entry/exit zone,REZ)才会产生MVCs,由于此区域神经轴突无雪旺细胞鞘,且随脑萎缩的发生及动脉硬化所致动脉迂曲更易导致MVCs的发生。李世亭等[3]研究认为血管压迫引起的神经根脱髓鞘以及由此引起的神经纤维直接接触、传导扩散和负反馈调节可能是MVCs的发病机制。这也为神经梳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叉神经自迂曲延长的小脑上动脉容易压迫三叉神经的REZ,成为TN的主要责任血管,另外小脑前下动脉、无名动脉及邻近粗大静脉也会导致TN。
3.2 MVD适应证
MVD适用于原发性TN经药物或其他外科治疗无效者。但术前必须排除占位性病变等所致的继发性TN。以往认为高龄患者不能行MVD,目前由于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已不再受此限制。Janneta等[4]认为该术式适合于身体状态良好的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不过术前最好能预测患者尚有5年以上的生存期。本组最大年龄为70岁,术后恢复顺利。因而,当患者重要器官有严重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专业工具通达信软件操作详解教材 .pdf VIP
- 沉降观测方案.docx VIP
- 《土地管理法》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P12 更多的资料请参阅《2010学年上中CPS活动手册 上海中学.docx VIP
-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课件.doc VIP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VIP
- 2021届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一模阅读部分讲评 课件(150张PPT).pptx
-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的操作与使用 .ppt VIP
- 苏州七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第11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园公益劳动清洁美化校园我行动 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