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孔子之实践精神
浅述孔子之实践精神
摘要: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大道”,并且时刻在践行他的“大道”思想。他从改变社会的生活境况出发,提出“大道”思想,然后又身体力行,去向社会推行。这种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又到实践中去的实践精神与当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观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实践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188-03
孔子为了在社会中推行他的“大道”思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年之久,饱受辛酸,不仅未得诸侯重用,有时还遭别人的冷言热语,甚至险些丢掉性命。但孔子不灰心,并且从始至终乐观积极,坚持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至死不喻。“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这种用实际行动来推广理论的实践精神对当今现实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孔子的“大道”思想,就是让世风日下的社会变成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富家康的美好社会。通过亲身的社会实践和体会,孔子意识到,要达到“大道”,就必须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入手,使社会中的每个人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实践着“大道”行为,才有可能实现“大道”社会。
一、孔子在政治上的实践
孔子多年周游列国,与各国统治阶级及社会各阶层都有深入的接触及了解,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一套政治思想,然后又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实践其政治思想。
那么,孔子在实践中履行着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有哪些呢?
1.以德治政。孔子在《论语?为政》开篇第一章就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第三章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足以阐释他对“德政”的推崇。
他本身更是时刻实践着他的“德政”理念。这一点从子贡回答子禽问孔子为什么每到一个国家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治的对话可以看出,“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当回答季康子时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在日常行动中亦如此。“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其实,《论语?为政》篇的前五章都是记载孔子为政时的一些言行,正是这种言行体现了其以德治国的思想。因为,如果为臣的人都能“臣臣”,为君的都能“君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成为“大道”社会了吗?当然,有人认为孔子这种思想是为“君主”服务的,不过,笔者以为,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有孔子的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难得了。非得要求其“马克思主义”化,那是一些文人学者的痴人说梦,是完全不现实的。也难怪处于那个时代的孔子也深有同感:“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2.礼乐制政。孔子身处“礼崩乐坏”时期,对因“礼崩乐坏”所带来的社会诟病深有体会,因此非常重视礼乐对人的作用。“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论语?八佾》)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让知道礼礼制的人来治理天下,那将易于反掌!足见孔子对礼制作用的重视。认为只有以礼为向,以乐为舵,社会才能政通而人和。
孔子之谓礼乐,不单是指礼器与乐器,而多是指一种社会行为准则;“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而笔者所谓礼乐制政,就是以礼乐准则制度来规范政治人物的行政行为以及人们的行事行为,只要人人按礼乐制度行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人人就会规规矩矩,家庭就会亲亲近近,社会就会和和谐谐。
孔子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用实际行动来实践着礼制。“祭神如神在。”“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食不语,寝不言。”“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论语?乡党》)上级有事找,就“不俟驾行矣”,恐怕迟到误事。如果人人都如孔子这样实践着礼制,都这样按章办事,天下难道会不和谐、昌盛吗?
《论语?乡党》篇里记载了孔子平常衣、食、住、行的一些事项,有人认为孔子是比较讲究吃穿行的人,甚至更有人认为孔子是一个美食家。但笔者以为,那只是孔子遵循礼乐制度、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实践精神的一些外在具体表现而已,是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思想的鲜活实践案例。
3.以人为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这一句话充分的阐释了孔子对人的认识的深刻哲理性。他认识到,道必须由人才能弘扬,而不是道来弘扬人,只有人人弘道,才有实现“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