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监测及有效药剂筛选-农药学专业论文.docx

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监测及有效药剂筛选-农药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监测及有效药剂筛选-农药学专业论文

独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安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文 献 综 述 1.1 大豆疫霉的发现与危害 大豆疫霉学名是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Gerdemann 异名:Phytophthora megasperma Drechsler f..sp. glycinea Kuan Erwin ;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Drechsler var. sojae Hildeb.。在新的分类系[1]中,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属于 藻物界(Chrimista)、卵菌门(Oomycola)、卵菌纲(Oomycetes)、腐霉目(Pythiales)、 腐霉科(Pythi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该菌能引起的大豆疫病(soybena blight) 也称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soybean)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三大 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该病菌 1948 年首次在美国东北部的印第 安那州发现,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阿根廷、前苏联、意大利 和新西兰等国都发现了该病[3]。鉴于大豆疫霉菌的严重危害,该菌从 1986 年开始被 列为我国的对外检疫重要性病原菌,1993 年被国家正式公布为 A1 类进境植物检疫重 要性病原菌,也被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除中国外,大豆疫霉还是 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A2 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土耳其和巴西也将大豆 疫霉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1991 年沈崇尧等[4]首次报道在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该病 菌,其后该病害又先后在吉林、内蒙古、山东、北京和安徽等地发现[5-8]。 大豆疫霉在大豆各生育期均可侵染大豆。大豆出苗前感病可引起种子腐烂或死 苗。苗期感病症状表现为近地表植株茎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叶片变黄萎蔫,引起根腐 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严重时猝倒死亡。成株期植株受侵染后症状首先表现下部叶 片变黄,随后上部叶片逐渐变黄并很快萎蔫;近地面茎部病斑黑褐色,并可向上扩展 延至 10~11 节位,茎的皮层及髓变褐,中空易折断,根腐烂,根系极少;未死亡病 株荚数明显减少,空荚、瘪荚较多,子粒皱缩。成株期感病植株的病茎节位也有病荚 产生,其症状为豆荚基部初期出现水浸状斑,病斑逐渐变褐色并从荚柄向上蔓延至荚 尖,最后整个豆荚变枯呈黄褐色,种子失水干瘪,种皮、胚和子叶均可带菌。 1.2 大豆疫霉的生物学性状 大豆疫霉菌丝体为无隔多核菌丝,老龄菌丝有隔;菌丝分枝近直角,基部缢缩。 菌丝体可形成膨大体、部分呈现珊瑚状。菌丝宽 3~9μm,埋生于培养基内的菌丝通 常卷曲。生长适温 20~25℃,最高生长温度 32~35℃,最低生长温度 5℃。在 20℃ 和 25℃时菌丝的生长速度均小于 5mm/d(利马豆培养基)属生长缓慢型疫霉。适合菌丝 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有利马豆培养基(LBA)、V8 汁培养基(V8A)、胡萝卜培养基(CA)、 玉米粉培养基(CMA)、燕麦粉培养基(OMA)等[9-11]。该菌在 PDA 上不能正常生长[11], 在胡萝卜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较发达呈致密的絮状。 大豆疫霉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呈倒梨形,偶有长椭圆形,无乳突, 大小为 42~65×32~53μm。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泡囊壁很薄内含大量游动孢子,很 快伸长开裂。有的游动孢子留在泡囊内并在其内萌发形成芽管穿过泡囊壁。孢子囊有 时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其作用类似分生孢子或直接由顶端孔口释放出游动孢子。在老 的空孢子囊内一般形成新孢子囊,也可形成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不具脱落性,内层 出。游动孢子多为肾形一端或两端钝圆,侧面平滑,前面一根鞭毛,后面一根比前者 长 4~5 倍,游动孢子游动缓慢,从运动到形成休眠孢子需数天。游动孢子产生的最适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