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论朱子与弟子江默廖德明之义理歧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析论朱子与弟子江默廖德明之义理歧见

東華人文學報 第十七期 2010 年7 月 頁61-88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析論朱子與弟子江默、廖德明之義理歧見 王奕然∗ 提 要 歷來學者論及朱門弟子,往往帶著墨守師說的刻板印象,實則朱門弟子之思 想,未必盡合於朱子思維。於本文中,主要擇取江默、廖德明兩人,作為探討的 對象。兩人皆與朱子長期探討某些問題,書信往來頗多,朱子的批駁亦較為詳盡, 容易看出雙方的歧見。以江默來說,朱子肯定其人勤於學問,但對他的部分見解, 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觀點大有問題。朱子常批評江默識理未精,卻又自立主張, 未能掌握義理的關鍵處。以廖德明來說,其思維常雜入佛家義理,屢得朱子勸誡。 兩人對於涵養工夫和死生、理氣概念,屢有歧見,相互辯駁。 關鍵詞:朱熹、江默、廖德明、理學 一、前言 歷來論朱門弟子思想者,有兩種弊病,第一種是認為朱門弟子墨守師 說,無一己之創見,往往將其一筆帶過;第二種是只將焦點集中在黃榦 (1152-1221 )、陳淳(1159-1223 ),忽略了其他門人。本文試圖擇取江默、 廖德明兩人的相關論述,探析兩人和朱子思想的歧見。一者,從文本的梳理 上,實可發現江默、廖德明對某些問題的意見,未必盡合朱子;二者,除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生 61 黃榦、陳淳之外,其他門人亦有自身的義理詮釋,雖未能如黃、陳兩人有專 書(《勉齋集》、《北溪大全集》)傳世,透過《朱子文集》和《朱子語類》的 資料,實可略窺其他門人的學術思想。本文之所以擇取江默、廖德明,原因 在於兩人皆與朱子長期探討某些問題,如江默之格物觀點,廖德明之涵養、 理氣觀點等,彼此書信往來頗多,朱子的批駁意見亦較為詳盡,容易剖析雙 方的義理歧見。 綜觀《朱子文集》和《朱子語類》的論述,師生書信往返,歷時雖久, 江默、廖德明對某些問題的解讀並未趨同於朱子。江、廖兩人的作品今已不 存,無法確知其義理架構,甚為可惜,本文則試圖從朱子相關作品中,擷取 部分材料,略窺兩人的學術思維。以下,本文便分別論述江默、廖德明的說 法,且對照朱子所言,闡明雙方的歧見。 二、朱子和江默之學術論辯 1 江默(生卒不詳),字德功,建州崇安人,著有《易訓解》八卷、《四書 訓詁》(包括中庸大學訓詁二卷,論語孟子訓詁四卷)、《國朝綱集》三十六 卷,今已不存。淳熙五年(1178),曾與朱熹(1130-1200)、蔡元定(1135-1198) 等人,發屏山,登雲谷,共遊而賦詩,朱子以「珍重同來人,妙語各清整, 擊節三嘆餘,超然得深省」諸句,略錄當時相處的情況2 。朱子對德功有過評 1 〈答江德功〉諸信屢次論及《易說》一書,應與此書不同。《易說》觀點多異於朱子,他批 評:「《易說》則全然草率,不通點檢,未敢奉報」、「《易說》愈見乖戾,三復駭然」,並勸德 功:「學者以玩索踐履為先,不當汲汲於著述,既妨日用切己工夫,而所說又未必是,徒費 精力。」宋 ‧朱熹,《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 ),答江德功,五、九、十 一,頁1978 、1981 、1982 。至於《易訓解》,曾得朱子所稱許,《道南源委》論德功:「詣武 夷從朱子講學,因攜所著《易訓解》、《四書訓詁》以質,朱子曰:『此先聖未發精奧也』。」 明‧朱衡,《道南源委》,《叢書集成初編》491 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卷三, 頁85 、86 。 2 朱熹,《朱子文集》,淳熙戊戍七月二十九日與子晦、純叟、伯休同發屏山西登雲谷越夕乃 至而季通、德功亦自山北來會賦詩紀事以雲臥衣裳冷分韻賦詩得冷字,頁240 。 62 議,褒略多於貶者,言:「鄉里如江德功、吳公濟諸人,多少是激惱人,然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