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配伍甘草对的物质基础分析-中药药剂学专业论文.docxVIP

附子配伍甘草对的物质基础分析-中药药剂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配伍甘草对的物质基础分析-中药药剂学专业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10 个方面对附子的减毒配伍进行讨论[ 11] : 以甘缓毒:中医认为甘味药味甘能和,调和药性解毒;味甘能缓,缓和峻猛 以解毒;味甘能补,扶正固本以解毒。即如《本草正》所云: “甘草味至甘,得 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 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本草备要》谓蜂蜜“甘缓可以去急 和百药,与 甘草同功。”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乌头者多与甘草或蜂蜜相伍, 如四逆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粳米汤等。 以收约散:附子走而不守,行而不止,过于燥烈发散即其“毒性”,配伍“止”、 “收”之品,相畏相制,可减其辛烈之偏及毒性。张仲景用附子回阳、散寒、镇 痛,大都与干姜配伍,附子祛外寒,干姜暖内寒,一走一守,通力合作非它药力 所能及。《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二药并用者达 10 方之多,其中凡用生附子 者,每与干姜同用,除二药相伍能协同增效,亦取其相畏相制之妙义。许国信[ 12] 对经方附子的应用探讨研究表明,干姜本身无明显的强心作用,但由于配伍关系, 干姜可使附子的强心作用明显增强。刘朱岩[ 13] 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附 50 50子干姜配伍后 LD 远远大于单味附子的 LD ,且差异显著。李良[ 50 50 等用 ABC 免疫 组化学方法观察寒证大鼠血清中的 TSH、LH 及 ACTH 明显减少,而垂体中这三种 激素含量明显增高。给予附姜方治疗 3 周后,血清及垂体中激素含量均明显增高, 其中以 ACTH 释放尤为显著,说明附姜方不但有促进垂体中激素释放的功能,同 时也有促进其合成的功能。裴妙荣等[ 15] 利用 TLCS 法对附子单煎、附子干姜配伍 共煎液毒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药共煎后,干姜能够降低 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从而使其毒性大大降低。 以寒制热:附子辛热燥烈,易伤阴动液,配以寒凉降泄之品,寒凉以制燥烈 之偏,降泄以导热毒外出,可达减毒之效。如《伤寒论》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 汤及《千金方》温脾汤之配大黄,《伤寒论》附子泻心汤、黄附汤之配黄岑等, 尽寓寒温互制以减附子毒性之义。现代研究中,王岚[ 16] 应用放免法、分光光度计 法等现代研究手段,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最新指标初步探讨 了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提示:这一对药配伍后通过 升高血清GAS,乙酰胆碱酯酶和升高血浆MTL、VI P、ET等发挥治疗作用,证实调 节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分泌是两者配伍后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金若敏[ 17] 等人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附子、大黄配伍与单用大黄或附子相比,可使寒积 便秘型小鼠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量明显增多,同时使肠蠕动加强。本方水煎 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在小量时呈现明显的兴奋作用,且其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阻 断。李在纷[ 18] 通过实验研究证实, 大黄附子水醇法提取液可明显延长常压下致小 鼠整体缺氧和结扎颈部动脉致小鼠脑缺血缺氧动物的存活时间;对氰化钾和亚硝 酸钠中毒致细胞缺氧有保护作用;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缺氧。动物实验表 明[ 19] 在温度为10℃条件下,对寒积便秘型小鼠灌胃给药0. 2ml / 10g,于给药前及 给药后1小时测其足趾与肛门温度,结果表明,给药组小鼠的足趾温度较未给药 组下降少。 以柔克刚:附子通行十二经脉,善扶五脏之阳,为通脉止痛,助阳散寒之良 药,但其性燥烈辛热,用之不当,每能耗散阴津,产生流弊,不仅于病无益,反 使正气愈伤,病情愈为复杂,所谓“寒病末已,热病复起。”对素体阴津不足或 津血己伤之患者,尤须慎重。配以甘润阴柔之品,则可纠弊防偏。 3 附子配伍甘草的研究概况 3. 1 中药的四性配伍 中药的性能,从若干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药作用的多种特性,从而构成了 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体系。对于一种具体的中药,描述其作用的特性的 性能越多,其个性特点就越鲜明,人们对该药的认识就越清晰,临床用药时就越 能按中医理论的要求准确选用。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有四性(气)、五味、归经、 升降浮沉和毒性。此外,历代医药文献中所论述的药物补泻、润燥、走守、猛缓 及动静等方面的性质,也属于性能的范畴,只是相对较为次要[ 20] 。 前人常将药物性能称为偏性,根据“以偏纠偏”的认识,用以阐释药物纠正 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如张景岳《类经》说:“人之为病,病在阴阳 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为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这里所谓的偏性,也 就是药物作用的各种特征。有时还将中药的性能称为药性理论,或简称药性。中 药性能的认识和论定是在长期实践中从为数众多的药物作用中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