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部透灸法温控技术与效应的研究-针灸推拿学专业论文
摘要
摘要
腹部透灸法温控技术与效应的研究
腹部透灸法温控技术与效应的研究
-
- PAGE 1 -
-
- PAGE 2 -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腹部实施透灸操 作技 术,观察患者组 和正 常组对艾灸 温度的敏感程度 有无 差异,进一步深 入研 究透灸法各透灸 时程 的温度变化情况 以及温度控制与 机体 效应的关系,为 透灸 法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 技术标准,为临 床提供安全有效 、操 作性强、便于推 广的 艾灸方法。
方法: 本实验设计患者组共 32 例,正 常 组共 32 例,均在 腹 部施以透灸操 作技术。施灸开始后 两组均连续每分钟记 录温度一次,得出灸 前皮温、灸后 皮 温、皮温差、 知 热 温 度 、知热时间、腹部 开始渗透温度、腹部 完 全 渗 透 温 度 、 渗透到腰部温度、知 降温度、知降时间及 透灸时程Ⅰ、透灸时 程Ⅱ、透灸时 程 Ⅲ、透灸时程Ⅳ四 个 时期的持续时间。 对 获得的数据借 助 SPSS13.0 统计软件及 相关的统计方法 进行 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1. 透灸过程的 总体对比:患者组 知 热时间 3.58±0.89( min),透灸 时程 32.45±3.25 ( min ), 降 温 时 间 7.74±1.73 ( min ); 正 常 组 知 热 时 间 2.63±0.72(min),透灸时程 28.37±2.37(min),降温时间 8.17±1.53(min)。 两组观察指标对 比, 结果显示患者组 与正 常组的 知热时间、 透 灸时程经 t 检验,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5 ); 两 组 知 降 时 间 经 t 检 验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315)。
2.透灸过程各温 度点 的对比: 患者组知热温度 36.33±0.84(℃),腹部开始 渗透温度 39.19±1.06(℃), 腹部完全渗透温度 42.48±1.41( ℃),渗透到腰 部 温度 43.42±1.35(℃ )知降温度 43.59±1.41(℃);正常组知热温度 35.79±0.58
(℃),腹部 开始渗透 温度 38.33±0.92(℃ ),腹部完全渗透温度 41.10±1.04( ℃), 渗透到腰部温 度 41.26±1.34(℃ )知降 温 度 44.23±1.62(℃),患者组灸 前皮 温 33.77±1.19(℃)、灸后皮温 35.69±0.74(℃),正常组灸前皮 温 33.61±1.01
(℃)、灸后皮温 35.46±0.71(℃), 患 者组皮温差 1.87±1.22(℃),正常组 皮温差 1.84±0.91( ℃)。两组观 察指标对 比,结果显示 患者组 与正常组的的灸 前皮温 、灸后皮温、知热温度、腹部开始 渗 透温度、腹部完全渗透温度、渗透到腰 部 温度经 t 检验,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知降温 度 ( P=0.108)、皮温 差(P=0.921)经 t 检验,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3. 透灸各时程的对比: 患者组知 热 时 间 3.58±0.89 ( min ),透灸时程Ⅰ
5.48±1.67(min),透 灸时程Ⅱ8.74±2.02(min),透灸 时程Ⅲ7.52±2.31(min), 透灸时程Ⅳ12.39±3.03(min); 正常组知 热时间 2.63±0.72( min),透灸时程 Ⅰ 4.07±0.98( min), 透 灸 时 程 Ⅱ 6.90±1.05( min), 透 灸 时 程 Ⅲ 6.23±1.10
(min), 透灸时 程Ⅳ 11.20±1.32(min);两组观 察指标 对比 ,结果显 示患者 组
的知热时间、透 灸时 程Ⅰ、 透灸时程 Ⅱ、 透灸时程Ⅲ与正 常组 比较经 t 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患者组 与 正常组透灸时程 Ⅳ比 较经 t 检验,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4.机体效应比较 :两 组均出现潮红 ,汗出 、水疱没有显 著性差 异( P>0.05), 花斑、灸时反应(胃肠 蠕动、寒战、蚁行感、饥饿感等)有极显著 性差异( P0.001)。 结 论 : 1.研 究 发 现 患 者 较 正 常 人 对 温 度 敏 感 程 度 降 低 , 在 透 灸 的 过 程 中 , 患者(如胃炎、泄泻 、月经过少)较正常 人更易于出现胃肠蠕 动、寒战、蚁 行 感、饥饿感等复杂感 觉,这是机体对艾灸 产生的反应,患者感 觉舒适, 提 示 机
体在向良性方向 自我 调整。 2.透灸过程中温热感不仅存在从表皮向腹腔至腰部的纵向透达,而且存 在
着向上向头部、向 下 向膝盖部的横向 透达 ,在透达的过程中 患 者总体感觉舒适。 3.灸后出现的机体反应如潮红、汗出、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肺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心脑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老年医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平滑肌的SOCC在新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外科学(普外)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扩张与COPD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的能谱CT成像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肺动脉壁骨桥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论文.docx
- 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右心功能变化的研究-外科学(胸心外)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高压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预后的分析-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高压患者血小板指数特点的研究-内科学(心血管病学)专业论文.docx
- 肺动脉高压致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腹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专业论文.docx
-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针灸推拿学专业论文.docx
- 膈肌肌电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上气道阻力-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膈神经端侧吻合迷走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分析-外科学(骨科)专业论文.docx
- 膈神经端侧吻合迷走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研究-外科学(骨科)专业论文.docx
- 膏体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影响因素研究-采矿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膏体充填系统在线监控技术研究-机械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芬伯格技术民主化思想探析-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docx
- 芬伯格理论中的技术现象学视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docx
- 芙蓉湖旅游区码头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风景园林专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