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昌岭:早期的西学东渐.
* * 育才中学的前身为育才学社,创办者是英籍犹太人埃利斯·嘉道理先生。1901年建校之初,他就亲自担任校长,并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方针:“中英并包,汉英兼采”;全面引入西方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实行英国学制,英汉双语教学等。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科技、学术、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两个时期。前者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等。 育才中学的前身——育才学社,就是英国人在“晚清、民初”兴办的,以培养通晓英文、学贯中西的人才为目标的学校。 ?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背景和原因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 新航路的开辟 葡萄牙占据澳门 欧洲的宗教改革 影响与评价 16世纪末以前,传教士能够进入中国内地者寥寥无几,即便侥幸进入,传教效果也微乎其微。 利玛窦“入乡随俗” 成功进入中国内地传教 成效显著 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 数学:《几何原本》与《同文算指》 地理学《坤舆万国全图》 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 《崇祯历书》 一些明智的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机械工程专著《远西奇器图说》 由于传教方式上的歧异,康熙帝下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中西文化交流从此陷入停顿。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我们惯常把历史的进程比喻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这条“长河”从远古滚滚而来,其中,嶙峋的河岸、汹涌的波涛、激荡的浪花、沙痕累累的河滩、光怪陆离的砾石……就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活动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我们能否从中总结这些历史“痕迹”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以期达到学会学习,“会学历史”的目的呢? 怎样学习历史现象? 1.定义:历史事物 在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和内在联系。 2.特点:⑴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内出现。 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⑶多体现为同时期发生的、同类历史事实的共性。 3.方法:(可从三方面展开学习) ⑴背景和原因 ⑵表现 ⑶影响与评价 明末,恰当世界新航路发现后,由欧洲绕道好望角,印度与东亚的交通,已逐渐发展。尤其是自澳门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1516) 始为葡萄牙人所据后,逐渐成为欧洲文化东渐的基地。适于此时,欧洲正进行着由德人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革新运动,欧洲各地逢起响应,罗马教皇变成众矢之的,一部份教徒见欧洲的地盘日蹙,希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于是组织耶稣会,专心向外传教,以挽回颓势。 ——《对于非宗教运动宣言》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归纳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背景和原因。 耶稣会士最先到中国的是沙勿略。时中国严禁外人进入内地,偶有往来之外国商人亦不许长久居留内地。沙勿略为求进中国内地,1551年到了广东沿海的一个小岛 ——上川岛,想伺机秘密偷渡入境。沙氏屡谋潜进内陆未果,不幸饥寒交迫,1552年底,病逝于上川岛上。 1565年,葡萄牙政府曾派遣一商务代表团至广州,耶稣会士培莱思随代表团进入广州,要求该地官吏准他留下专门从事讲学,但其要求未获批准,只得返回澳门。 范礼安于1573年被委任为远东观察员,他带了40多名会士到远东,往来印度及中国海上32年,1587年曾留澳门10月之久,数度试入中国内陆而未果,乃慨然叹曰:“岩石!岩石!你何时可以开裂?” ——《对于非宗教运动宣言》 “中国和别的国家、民族很不相同。……但是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少有往来,对于外国人常怀疑心,时常害怕。尤其是中国皇帝,因为祖宗以武力取得天下,怕有人用武力夺去他的皇位。因为若是多数信教人和我们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使人怀疑我们收徒聚众,图谋不轨。这就是使我们的工作不生大效的原因。唯一的明智途径,是慢慢取得中国人的信服,排除他们的疑心,然后再劝他们进教。……” ——1599年8月,利玛窦从南京给一位朋友的信 “传道必是获华人之尊敬,最善之法,莫如渐以学术收揽人心,人心即附,信仰必定随之。”——《入华耶稣会士列传》 利玛窦认为传教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其认识,谈谈他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中国内地,并采取什么策略成功传教的呢?(可参阅教材52——53页第三、第五自然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