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花塑器起源发展概述.兼论自然环境对花塑器创作影响.docVIP

紫砂花塑器起源发展概述.兼论自然环境对花塑器创作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砂花塑器起源发展概述.兼论自然环境对花塑器创作影响

紫砂花塑器起源发展概述.兼论自然环境对花塑器创作影响   自紫砂花塑器的鼻祖――供春壶诞生那天起,屈指算来已近五百年。五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由“一瞬间”就可形容得了的,特别是紫砂花塑器从初创期向成熟期、兴盛期转变,大量仿生象形体造型的陶艺作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满可用洋洋洒洒的宏篇巨著来描绘。   从五百年来的紫砂花塑器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寻找其成长规律,我们发现:首先是创作者受生活环境的感染,其次是大自然赋予创作题材的广泛,再次是审美特质中充溢着艺术生命的活力,这三方面是紫砂花塑器陶艺作品得以产生、得以繁荣、得以不衰的根本。      一、创作者受生活环境感染而产生紫砂花塑器      据史料载,处在长江中下游太湖之滨的宜兴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就将泥和水捣筑成坯经火烧炼成陶,宜兴已有六、七千年的制陶史。作为材质特殊的紫砂陶,则出现在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这在宜兴羊角山古窑址考古发掘到的早期紫砂残器中可以找到佐证。这些紫砂壶、罐类等古器,制作粗糙,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器皿。   紫砂陶从开始出现成为人们的日用器具到步入艺术殿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供春应该算是创始人,故称供春为紫砂花塑器流派的始祖一点也不为过。   据明代江阴人周高起著《阳羡名壶录》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可见,当时金沙寺僧人制的是当今被称为光素器类的圆壶。又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入仕前曾寓居金沙寺读书,因为金沙寺环境幽雅,远离尘嚣,比较清静,有利于吴颐山“攻读”。吴颐山身边的青衣(随侍家童)供春(龚春)朝夕相伴。有记载: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   供春壶为树瘿壶式,一改寺僧们的圆壶器形,生动精致。这就是花塑器的雏形。供春作为当时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却开了紫砂花塑器的先河。供春树瘿壶的出世,与供春当时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金沙寺,它处在宜兴南部山区九里山的深山密林深处,晨钟暮鼓,僧人们诵经念佛做功课,寺院内外,满山坡的树丛花草,又见竹海翻腾,松涛阵阵。生活平静而单调,聪明伶俐的供春心平如镜,或许有暇独自在树林里玩耍,或许陪着主人时常在山间石径散步。面对无数棵树无数个树瘿,使他触发灵感:何不做一把仿树瘿形的紫砂壶?   树瘿壶呈栗色,嘴及把仿树枝弯曲形,壶体朴雅,酷似百年树瘿。其造型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地薄而坚实,在当时就负盛名。清代诗人周澍赞日:寒榕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露重瓦沟鸣。   1928年,宜兴名士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地摊上发现一壶,鉴定为供春所制,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紫砂花塑器鼻祖唯一的一件供春树瘿壶,也是紫砂花塑器考证起源的依据,弥足珍贵。      二、大自然赋予创作题材的广泛造就了紫砂花塑器的繁荣      太湖之滨的陶都宜兴,其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宜兴南部的丁蜀及周边地区。丁蜀距宜兴城有14公里,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三角洲。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东部太湖平原,湖泊河流池塘点缀,为富饶的鱼米之乡。西南山区系天目山余脉,山峦叠嶂,资源丰富。作为水乡平原,属冲积地带,地势较低,画溪河、蠡河水缓缓流淌入湖。同时,这里又属半山区,南有均山、楚山,西有象牙山、团山,北有青龙山、黄龙山,东北有蜀山,中间有丁山、台山和龟山。得天独厚的大自然造化,孕育出紫砂花塑器无穷无尽的创作题材。生于斯、长于斯,即或由外地迁入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农耕、采樵、制陶,不仅是谋生之道,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他们的制陶技艺,或承袭家传,或拜师学艺,或自研成器。作为紫砂花塑器一族的从业者,身边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或启迪着他们,采用抽象或具象的形式仿自然形态,通过观赏、体悟和审美发现,并予以诗化,升华为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为紫砂花塑器的繁荣作出了独特奉献。   松段、梅干、竹节、桃桩,鸟、虫、鱼、兽,花、草乃至家禽、家畜和神话传说中的造型……,总之,天上、地里、水中、山间的动物、植物等,几大自然中存在的都可引用过来作为紫砂花塑器的创作题材。由此也成就了中国紫砂青史留名的巨匠大师,如时大彬、陈子畦、陈鸣远、杨凤年、邵大亨、黄玉麟、蒋燕亭、朱可心等人。   人民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艺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创造紫砂花塑器繁荣的源泉。      三、审美特质中充溢着艺术生命的活力使得紫砂花塑器经久不衰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紫砂花塑陶艺和大自然浑成一体,人已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