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透视.docVIP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透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透视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透视   [内容摘要] 英、汉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歧视的社会观念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它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积。为了说明性别观念是如何成为人们的语言观念的,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透视这一文化现象。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向人们展示这一现象所透视的文化遗迹。   [关键词] 英语;汉语;性别歧视;文化透视   [作者简介] 梁汉平,广西贺州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语言学、教学论研究   语言是社会的―面镜子,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由语言符合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用习惯中的必然反映;《韦氏新大学词典》(1987,P1709)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或歧视,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因此,在语言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歧视不是语言本身固有的,而是社会性的,是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结构决定的。“歧视”只不过是通过语言媒介表现出来。本来语言是中性的(neutral),属全民所有,其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它能反映出入和社会的态度与价值观念。语言性别歧视存在于许多语言中,英语里有,汉语里也存在。      一、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按照圣经上所说。上帝造了亚当(Adam)这位天下第一位男人,而夏娃(Eve)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做的第一个女人。这就从宗教上把男人看成了主要的,而女人成了低等或第二等的人,成了附属品。于是“男尊女卑”“男性中心论”等性别歧视观念在语言观念中找到了对应物,即“阳性优于中性”“阳性优先”等。18世纪威尔士语文学家Rowland Jones在其The Origin ofLanguage and Nations一书中,认为Adam源于凯尔特语的had-am或ad-am,意为“大地之种”(the seed of the earth);Eve的实际意义为him。因为《创世纪》中有She waslalen out of him一语;而woman来自w-o-man,意为an animal from man.Jones还把英语人称代词与上帝造人的神话联系起来:字母I代表Adam,所以为第一人称,也是数字1,属阳性;出现的第二个字母为U,所以第二人称为you,而字母U代表Eve,是由两个I构成的,象征亚当与夏娃的结合。亚当称夏娃为the+U,于是就有了第二人称thou,也代表数字two。字母S象征伊甸园里的“蛇”,具有阴性前缀的功能,加在he前,则为阴性第二人称,其义为the lesser,thelower or female man(次要的人;低贱的人或女性人)。   二百多年前,当托马斯杰弗逊撰写独立宣言时,开关第一句就是:All men arecreated equal(人生来是平等的)。这句话实际上把man与mankind等同,无不散发着大男人的味道,使男人俨然成为人类的“合法”代表。   还有一些词本来是无褒贬义之分的,但用于男性便有褒义,用于女性便产生贬义。比如:Mike is easy(迈克平易近人)、Marry is easy(玛丽水性杨花)、Edward isfast(爱德华干活麻利)、Alice is fast(爱丽丝生性放荡)。在英语国家经常用女性名词命名一些反面的或骇人的事物。起名者声称,女人天生就不可捉摸,与难以预测的海上风暴一样,让人防不胜防。自50年代起历次出现的humcane都以女性名词命名:Alice(艾丽丝)、Barbara(芭芭拉)、Carol(卡罗尔)、Edna(埃德娜)、Florence(弗罗伦斯)、Gilda(吉尔达)、Haze(赫泽尔)、Irene(艾琳)、Jill(吉尔)、Katberine(凯瑟琳)、Lucy(露茜)、Mabel(梅布尔)、Orpha(奥尔法),还有最近的飓风(2005年8月底)Cartlina(卡特里娜)。   在西方人的意识中,woman从来就是《圣经》中说的helpmeet,即helpmate(帮手、助手),是上帝创造出来帮助亚当(Adam)克服孤独感的人。由此看出,男女生而不平等,既有先后,也有主次,女人不仅是男子肉体的一部分,而且连名字也是男人取的。当然《圣经》的故事只是迷信传说,却也揭示了千百年来潜藏在西方人心中的顽固偏见。   西方历代的一些名人、作家对妇女都抱有一定的偏见,且看他们的一些言论:   a rag and a bone and a hank of hair(破烂货和一把头发)   ――Joseph R.Kipling(吉卜林),英国小说家   God’s second mistake(上帝犯的第二个错误)   ――Nletzsche(尼采),德国哲学家、诗人   Frail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