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覆膜地不同花生品种根部黄曲霉及其他真菌种类分离与鉴定
覆膜地不同花生品种根部黄曲霉及其他真菌种类分离与鉴定
摘要: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五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籽仁、果壳、根部、果针等不同部位携带真菌的种类进行了初步鉴定,共鉴定出11个真菌类型。
关键词:花生;黄曲霉;其他真菌;鉴定
花生是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深受人们青睐。据国外报道花生病害有5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38种[1]。其中,黄曲霉菌是对花生污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黄曲霉菌(A spergillus flavus Link)能产生黄曲霉毒素[2](A flatoxin),花生果、花生仁和花生油是黄曲霉菌主要污染对象,产毒菌株侵染花生并在籽仁内代谢产生AFT,食用后给人畜生命造成潜在的威胁。如食用被AFT污染严重的花生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症状[3]。黄曲霉菌污染范围很广,在一般农作物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发现了黄曲霉菌大量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4、5]。
花生开花期至收获期均可受土壤中黄曲霉菌污染,尤其是在生长后期,遇干旱和高温更容易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6]。目前,选用抗性品种是预防产生黄曲霉菌及其代谢毒素积累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7]。自Mixon首次筛选出抗侵染的花生种质资源以来[8],有关抗性机制和培育抗侵染花生品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培育抗性品种,必须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才能有效[9]。本试验通过对五个花生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真菌种类的分离鉴定,了解其对花生品种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情况,明确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时期及导致其污染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预防花生黄曲霉的污染与抗黄曲霉花生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花生种源
供试花生品种共五个,分别为鲁花11、鲁花14、唐油14、潍花6号、8310。均种植于植保实验站,种植方式为覆膜栽培。四月下旬播种,九月下旬收获。
1.2培养基和消毒试剂
本实验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转接培养。消毒溶液采用75%酒精。
2.实验方法
2.1田间取样
在花生荚果期和饱果成熟期进行抽取调查,采用的单对角线进行取样,每个品种每次取三个样点,每个样点各取一穴,每个生长期各取二次花生样品。
2.2花生组织分离
随机选取各花生样品的籽仁、果壳、根部、果针,用清水冲洗干净上面附着的泥土,再将它们分别切成边长为4~5mm的小块,然后分别放进75%的酒精中进行表面消毒1min,再用无菌水漂洗三次,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其分别均匀摆放在PDA(琼脂17~20g、马铃薯200g、水100ml、蔗糖17~20g)平板培养基中(培养皿直径9cm),每个培养皿中放三块,每个品种重复两次。为了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的孳生,在培养基中加入定量的农用链霉素(40ug/ml)。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超净工作台)进行。
2.3真菌分离、转接培养与鉴定。
将病原菌分离后的所有培养皿分别注明标记后,置于恒温箱内,在25℃下连续培养4~5天,之后观察花生籽仁、果壳、根部、果针上真菌生长情况,记录各种真菌在花生不同部位上生长的块数。同时将各种真菌菌种进行分离、转接培养。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从形成真菌菌落的边缘挑取菌丝体转接到另外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状况、菌落颜色及形态,7天后,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真菌孢子颜色、生长状态、状况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二、结果与分析
1.花生带菌检测结果
通过对五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的真菌分离检测,除鉴定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外,还检测出其他10种真菌(表1)。这些真菌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引起花生多种病害,如,青霉菌(Penicillium)是引起种腐和根腐的病原,链格孢(Alternaria sp)是叶斑病的病原。
在五个花生品种的籽仁中,共检出9种真菌,其中,黄曲霉、黑粉菌、绿曲霉为主要真菌种群,以黄曲霉的籽仁带菌率最高。在花生品种的果壳中共检出8种真菌,其中,黄曲霉、黑粉菌和青霉为主要菌种种群,以黄曲霉最高。在花生品种的根部,共检出10中真菌,其中黄曲霉、黑粉菌和木霉带菌率最高,以黄曲霉最高。在花生果针中,共检出9种真菌,其中黑粉菌、黄曲霉和立枯丝核菌较多,以黑粉菌最高。
注:“-”为未检出此菌
通过表1可以看出,黄曲霉在五个花生品种中以饱果成熟期的籽仁和根部带菌率较高,而绿曲霉以荚果期的籽仁和果壳中带菌率较高。在本次试验中黄曲霉从荚果期到饱果成熟期检出量有增加的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