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赫哲族叉草球运动起源及演变发展研究
赫哲族叉草球运动起源及演变发展研究
摘要:作为赫哲族独具特色的叉草球运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与传承变得十分重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叉草球运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做了系统研究,其目的在于了解赫哲族叉草球运动的现状,分析其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并对其分析给出建议,为赫哲族叉草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意义。
关键词:赫哲族 叉草球 起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120―04
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地区地区。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分散居在华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00多人。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由于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需要,早期通常捕鱼而生,在捕鱼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项运动一叉草球。叉草球作为赫哲族独特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1991年、2003年两次参加全国民运会的表演相继获表演三等奖和表演一等奖,所以它的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赫哲族传统体育叉草球运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查找相关赫哲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书籍、中国知网等,对本研究所需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和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系统分析法
对赫哲族在传承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1.2.3 实地调查法
在当地对叉草球运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叉草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
2.1.1 叉草球运动的起源
叉草球,起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活之中,赫哲族善长捕鱼,尤其善长叉鱼,叉草球是赫哲族人民在长期捕鱼的过程中,发明出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3]原本的叉草球是将一个草球扔到水里,一个人用长杆在水中击打草球,让其在水中不断游动。叉鱼者使用铁叉来叉漂浮在水中的草球,叉中则为胜利。其后是将草球放在草地上来回滚动,投掷叉将草球叉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空余时间增多,在闲暇之余为了更好地练习技术,也为了消磨时光渐渐地形成了团队之间的比赛。比赛在长数10米、宽8米的场地进行,场地上架设7个类似羽毛球项目的栏网,双方队员持渔叉接草球,并用手将球过网,球落地,进攻方前进,另一方后退,用叉中数量决定胜负。另外一种方式为射击,在长堤上竖立一草靶,参与者在5―10米线以后,投掷叉射击草靶,每名参赛者投掷5次,同样以投中数量多者为胜利者。2.1.2 叉草球运动的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当地人民已不再需要叉鱼捕猎为生,但此项运动却保留了下来。现如今的叉草球运动,已经演变成为有标准器材、场地、和标准规则的赫哲族体育竞赛项目。其比赛场地为一块六个相连(每个长9米、宽8米)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空地上进行。空地中有一条中线将场地划分为两边分别有一个无限延长厂区和三个长9米、宽8米的厂区。另外6条场区横线上与中线和地面垂直分别设置7道栏网,网长为8米、宽为0.50米,拦网的垂直高度为2、2米。比赛时,参加比赛的人数不限,可少可多。自动分成两队,人数基本相同,每个队分别选出自己的指挥者。参与比赛的选手,每人手持一叉。比赛准备开始时,双方队员在中线两边场区站好,由率先获得发球权一队的队员将草球扔向敌方,敌方如果叉不中扔来的球,则需要向后场区后退,掷球一队则朝前进捡起球再次投掷,敌方如叉不中则需在退。如果叉中来球,则投掷方需后退。两队分别交替互相叉球,多次反复,直到某一对将草球掷落在敌方无限延长区的决胜区内,比赛方结束。[4]
2.2 叉草球运动发展现状
赫哲族叉草球运动虽然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赫哲族总体人口较少,根据人口普查显示只有4600人,并且其居住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此项运动为赫哲族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余民族人民参与较少甚至屈指可数。并且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到西方运动的冲击,就本民族人员来说,对于此项运动也是鲜为人知。因此对于此项运动的传承来说人员就门可罗雀。据调查发现技术较好人员年龄都普遍偏大,然而却很少有年?p人从事并传承此项运动,其原因是由于此项运动的传承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年轻人为了生计忙碌奔波,没有时间来从事并传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