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过历史长河裕固族民歌
走过历史长河裕固族民歌
裕固语称民歌为“叶尔兰安”,它是裕固族民间音乐中主要的艺术形式,也是裕固族人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裕固族民歌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裕固族人宜农宜牧、以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裕固族民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分担着牧民的辛酸和苦难,也分享着他们的欢乐和幸福。裕固族民歌在裕固族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裕固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当我忘记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记;当我忘记了故乡的语言,故乡的民歌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裕固族,一个用火热情怀去拥抱生命、拥抱音乐的民族!他们用歌声吟唱着希望和幸福,在歌声中一路走来。
公元840年之前漠北时期:裕固族先民民歌的产生期
裕固族是古代回鹘人的一支,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魏晋时代的敕勒人(高车人)、秦汉时代的丁零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人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小聚会时都要唱歌跳舞。据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样空前的盛会,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极为壮观。流传很广的一首敕勒民歌《敕勒歌》,反映了当时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景象。它既是裕固族先民敕勒人的民歌,也是中国古诗歌中的重要典范。这首歌的曲调已经失传,但脍炙人口的歌词已家喻户晓: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的歌词豪放而又质朴,充满意境的语言与生活的气息结合在一起,琅琅上口。歌词格律特点是每节二句,押韵以押尾韵为主,两句一韵。
到了漠北回纥时期,裕固族民歌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回纥人非常喜欢唱歌。著名的维吾尔族学者玛合木提喀什葛里于1072~1077年间,在深入民间,广泛采集民间传说、歌谣、故事、谚语的基础上,编写了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书中记录了当时许多民歌,从内容来看,其中不少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些民歌分每节四行和每节两行两种。755年(天宝十四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回纥可汗曾于757年和762年两次出兵助唐平定叛乱,收复长安、河北各地。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回纥助唐收复长安的民歌,大概意思是:“八月十五月才圆,新媳妇儿送人难,解下玛瑙一小串,颗颗玛瑙泪连绵,收复了长安洛阳,奔完了唐家疆场,舍去了韦纥夫丈,泪洗我回纥柔肠……”。
公元840年至16世纪初:回纥民歌艺术的逐步发展期
840年回纥汗国崩溃以后,回纥人迁徙到了甘州、西州两地,迁徙到西州的回纥人以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政权。回纥人与吐鲁番的原住民族经过长期的文化艺术的融合,产生了回鹘音乐文化。现已发现用回纥文记录的吐鲁番民歌包括亲人歌、田园歌、颂歌、挽歌、情歌、格言歌、劝喻歌等多种。从句式来看,除有以四旬、二句为一节的民歌之外,还有三句一节和七旬一节的,后两种形式每句音节数多少不等,近似于汉文诗歌中的长短句。可见当时的曲式己比漠北时期更加丰富多彩。综合史料考证,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应该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是文化艺术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也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民歌作品,但乐谱资料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16世纪初至1953年:裕固族传统民歌的活跃期
这一时期裕固族传统民歌流传的数量非常多,民歌体裁也是丰富多彩,其中有些传统民歌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裕固族民歌中的经典作品。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裕固族民间歌手,他们在全国、省、市、县里的各类演出和比赛中频频获奖,为裕固族民歌的发展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逢重大节日和各类文艺活动,裕固族歌手们就会唱起极富民族特色的古老歌曲,在他们看来这些传统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最能体现裕固民族特色的叙事歌《西至哈志》、《黄岱琛》、《萨娜玛克》直到今天对裕固族人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尤其是记载了裕固民族迁徙史的民歌《西至哈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史料价值。人们唱起这些歌的时候都会被歌里的情绪所感染,充满着对民族历史的缅怀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至于常常边唱边流泪。除此之外,还有牧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婚礼歌等民歌体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有《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奶绵羊羔歌》、《紫红的檀香》、《敬神歌》、《戴头面歌》。
1953至1990年:裕固族民歌创作的多产期
裕固族的创作歌曲主要产生于解放以后的40年内,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裕圄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音乐的发展和繁荣也不例外。当时有许多文艺工作者和专家,不辞辛劳、不为猎奇而扎扎实实地深入裕固族千里牧场,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头顶烈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