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野草中夜意象分析
鲁迅野草中夜意象分析
内容摘要:《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作品以充满诗意的言语投射出作者内心真实的体悟与深切的思索。《野草》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夜”的意象在文中反复出现,且蕴含了三层意味,既反映了鲁迅在冷夜中对黑暗旧中国的审视与反思,也表现了鲁迅在暗夜里的内心挣扎,更体现了鲁迅在静夜里对人类命运与生存环境的思考。
关键词:鲁迅 《野草》 “夜” 意象分析
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野草》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言:“《野草》正是对灵魂深处的一次逼视,这是鲁迅最个性化,最具有独创性的精神创造物,是鲁迅心理炼狱中熔铸的诗。”[1]的确,《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诗集,也是他唯一一部完全地、彻底地投射内心世界的作品。然而,这份完全与彻底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自我展现,而是通过意象的有机融合,隐喻作者复杂的灵魂体悟。“散文诗”即“散文化的诗歌”,兼具散文与诗歌的特性,而“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特征”[2]。意象,作为文学理论术语,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古代最早由刘勰正式提出,“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3]。刘勰所言的意象,即是“作家在构思中通过种种感受在内心所形成的形象。”[4]在《野草》中,“夜”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野草》一共有二十四篇散文诗,其中有八篇涉及“夜”,足以见得作者对“夜”有着独到的体悟与不可名状的执着。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隐喻,“夜”的背后是作者对历史人生的反思。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夜”的特点出发,即冷、暗、静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社会历史、自我人生、人类生存三个层面,从而对《野草》中“夜”的意象进行解析,探求鲁迅的心灵世界。
一.寒夜中的现实审视
夜是寒冷的,相比于白天的温暖,夜间往往寒意袭人。《野草》中的“夜”不单单作为一个具象的背景,它更是鲁迅思绪的载体与映射。置身于特殊历史时期中的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着深深的忧思,“寒夜”不止是寒冷的夜,更是寒冷的中国!《野草》写于1924-1927年,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得安其居,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一,转死沟恤,尸骸暴露,饿俘横野”。[5]就是这样一个荒芜凄凉、纷扰混乱的社会环境下,鲁迅无时无刻不在思忖着中国的现在与未来、颓败与希望。
《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在本就“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夜色便更显凄凉。漫步在后园,鲁迅看见了月光下的枣树和羸弱的小粉红花。万物衰败的时节,已然“憔悴损”的枣树,在夜色中“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6],而小粉红花却仅仅瑟缩着。象征着革命者的枣树是如此刚健而坚强,即使丧失一切也依旧义无反顾地进击,而象征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小粉红花们却只知道做春的美梦。时局动荡,夜色愈凉,强者的勇敢进击与无所畏惧便显得愈加可贵。秋夜之夜,是中国社会的具象缩影。“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7],鲁迅所谓奇怪的夜空,即指“腐败的、黑暗的社会及统治集团”[8],这样的天空令鲁迅感到奇怪,也正反映了社会混乱、政局不稳而导致的严重的社会失序。此时的中国社会是非常态的,鲁迅在这秋夜中,沉着冷静地审视着中国这“夜”一般的现实。鲁迅没有受到“瘦的诗人”的“欺骗”,不相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说辞,在他的笔下,此时的中国就像是一个深夜,他看到了中国需要的是枣树一样的清醒的有战斗力的强者,需要的是一群敢于挑战敢于叛逆敢于反抗的勇士,他看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软弱,也认识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审视现实的眼光是犀利的,叙写现实的言语是有力的,即使是在夜里,这份清醒也丝毫不减。在《好的故事》一文中,鲁迅再次写到了“夜”。
在《好的故事》一文的开篇,作者写到:“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9]《好的故事》写了一个美丽的梦,“夜”作为一个背景而存在,“昏沉”二字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我”昏昏欲睡,于朦胧中看见了一个好的故事。在这个梦里,天地静穆,人世和谐,万物姿态优雅,生活其乐融融。“我”看见青山与河水,植物与牲畜,俨然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然而,这样美丽的画卷,终究在“我”正要凝视的瞬间,烟消云散了。“凝视”是为了确认眼前的一切是否真实,或为了更仔细地欣赏美景,好景破碎的刹那,便证实其虚无。作者“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现实的悲凉与忧伤。毕竟,这一切好的景物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昏沉的夜”,一个毫无生机的、沉闷而颓唐的夜,这其实也注定了“好的故事”只能是一个故事,而非真实事件。此处,“夜”又一次成为了黑暗现实的缩影,面对旧中国的混沌不堪,封建军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ppt VIP
- 《2025年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pdf VIP
- 部编版11.一块奶酪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docx VIP
-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2025版.docx VIP
- 最全的日语汽车词汇汇总.docx VIP
-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doc VIP
- 2025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年GB14881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屈光手术科普知识.ppt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