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婴幼儿喂养项目培训.ppt
偏食挑食矫正注意事项 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需要一定时间; 矫正的同时应关注儿童营养状况; 避免因矫正时间过长延缓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 * 合理营养是儿童健康生长的基础 良好营养结局的表现 无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 无营养过剩:单纯性肥胖 * 营养摄入需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摄入量:确定每日进食量 摄入品质:营养丰富、安全、品种多样化 * 进行营养评价 体重、身高测量 发育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定期对儿童进行营养评价,以判断儿童是否因为偏食挑食导致营养问题。 * 祝愿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 * *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疗效判断标准 补铁3~4 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后降至正常。 补铁2周后血红蛋白量开始上升,4周后Hb应上升20 g/L以上。 补铁后如未出现预期的治疗反应,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患儿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存在影响铁吸收或导致铁继续丢失的原因,应进一步检查或转诊。 * 佝偻病防治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Vit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儿童期钙营养不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涉及钙磷代谢问题,但绝不能将佝偻病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缺钙”。 * 主要内容 佝偻病的原因 佝偻病的危害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 佝偻病的预防 佝偻病的治疗 * 佝偻病的原因 母亲孕期缺乏维生素D 日照不足 未补充维生素D * 佝偻病的危害 骨骼病变,如颅骨、胸骨变形,脊柱畸形,出牙延迟等。 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 夜惊,夜啼,睡眠不宁,多汗,明显枕秃 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前囟晚闭,萌牙迟,串珠肋,郝氏沟,鸡胸,漏斗胸,手镯或脚镯, “O”形腿,“X” 形腿 * 佝偻病方颅 * * 非佝偻病体征 肋外翻不是佝偻病的体征 枕秃不是佝偻病的绝对体征 * 佝偻病的分类 具有以下二项或以上体征: 18个月后持续囟门未闭 方颅 手镯 肋串珠 X/O型腿 * 佝偻病的预防 孕期补充维生素D和钙 生后15天开始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 多晒太阳 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动物性辅食 * 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婴儿从出生后15天开始应补充预防量的维生素D,每天400-800IU 。 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地预防婴儿患佝偻病。 婴儿期缺乏维生素D将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 * 维生素D中毒 每天服用预防量维生素D不可能发生中毒。 中毒剂量为每天2万IU,个别敏感小儿每天服用4000IU,连续1-3个月。 一旦发现中毒,马上停服维生素D和钙剂,转诊至儿科进一步治疗。 * 慎重补钙 母乳喂养的婴儿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每天奶量为600-800毫升者,无需额外补钙 幼儿每天奶量为500毫升者,无需额外补钙 * 过量补钙将增加肾脏负担 血钙不能反映机体钙营养状况 骨密度可评估机体骨矿物含量,间接反映钙营养水平 * 婴幼儿偏食挑食的干预 * 偏食挑食的定义 对某一类或几类食物特别偏好 拒绝某一类或几类常见的食物 食物谱窄 进食不喜欢的食物品种或质地时表现拒绝,出现恶心,甚至呕吐 * 偏食挑食的危害 营养不均衡,出现营养缺乏,或肥胖 影响口腔功能 发生龋齿 出现饮食行为问题 * 喂养问题的重要性 1岁左右出现的严重喂养问题有可能持续到7岁 偏食、挑食等进食障碍行为容易伴有其它行为和认知问题 影响智能发育 * 偏食挑食发生的原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 * 喜好甜味和咸味 容易接受熟悉的食物 可根据能量需要调节进食量 易受家庭环境影响 * 影响早期食物偏好的内因 基因特征 性格 保护机制(过敏) 生理学因素(胃容量、牙齿发育、咀嚼) 胃口 * 影响婴儿食欲的内因 胃容量 生长速度 牙齿萌出情况 进食方法改变 从吸吮到咀嚼 集中食物 吞咽 * 影响早期食物偏好的外因 早期接触 “恐新”时期的干预 家庭影响 刺激反应 电视广告 威胁、表扬 * 家庭环境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家庭饮食环境 家长的言语、情感和行为 食物奖励或惩罚 家长饮食行为 家长营养知识和健康观念 * 儿童的进食行为 喂养是婴儿饮食行为形成的基础 随年龄增长由被动进食至主动进食 小年龄儿童受家长影响较大 大年龄儿童受同伴影响较多 不可忽视食品广告的作用 * 偏食挑食的早期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