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变态反应.ppt.ppt
㈢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⒈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⑴阿瑟氏(Arthus)反应 ⑵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⒉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⑴血清病 抗毒素血清(大量)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与抗原(局部尚未被完全排除)结合。使局部红肿、全身皮疹、发热、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肾损伤等症状及体征。 ⑵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溶血性链球菌(可溶性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肾炎。 ㈣Ⅳ型变态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又称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此型反应是细胞免疫引起的,无抗体与补体参入,反应的发生较慢,一般在接触抗原后6h开始出现,24~48h达到高峰,然后消退,故称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⒈原理:机体受变应原刺激后,体内的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受同种变应原刺激后,细胞的受体与变应原结合,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淋巴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单核巨噬细胞渗出,巨噬细胞聚集于反应部位,引起血管扩张,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坏死等炎症反应。 ⒉种类:IV型变态反应包括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和某些节肢动物所引起的变态反应。 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某些细胞内寄生病原菌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引起。患病动物机体受病原菌所致敏,对其相应的变应原具有异常高的反应性。如用该种病原菌裂解后的抽提液给患病动物皮下接种或滴眼,可引起局部炎症等变态反应。 在兽医诊断中如检疫牛群中是否感染了结核病,即用结核菌素(OT)给牛体皮内注射或滴眼,观察局部是否发生炎症反应。 超敏反应的特点包括: 1.Ⅰ、Ⅱ、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比较快、可由抗体介导,并通过血清中的抗体被动转移给正常人。 Ⅰ型必须有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和高亲和的IgE参与; Ⅱ型必须有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IgG、IgM参与; Ⅲ型必须有IgG或IgM与抗原形成一定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且沉积之后致病;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型超敏反应参与。 第四节 变态反应 一、概念 变态反应: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刺激时,会引起异常强烈的免疫反应,招致严重组织损伤和机能紊乱,这种异常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 变应原:参与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异种动物组织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动物皮毛和饲料等; 半抗原为低分子化合物,如青霉素、磺胺类、奎宁、碘、二硝基氯苯等,这些物质本身或其裂解后的产物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 二、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Ⅰ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㈠Ⅰ型变态反应 ⒈特点: ⑴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⑵发生快,恢复快,一般无组织损伤; 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⒉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A .抗原 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等; 消化道--鱼、虾、肉、蛋、牛奶等; 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肌肉、静脉--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 B .抗体--IgE抗体 3.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A.致敏阶段 抗原 ? 机体 ? 产生IgE ?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受体; B.发生阶段 1.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2.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 一个抗原分子与两个IgE结合,使抗体交联。激活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使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同时产生各种生物效应。 4.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A.过敏性休克 a.药物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最常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链霉素、磺胺、有机碘等。 b.血清过敏性休克 抗毒素血清,如破伤抗毒素血清和白喉抗毒素血清。 C .呼吸道过敏反应 尘土、花粉、霉菌、动物皮屑或呼吸道感染等。如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D .消化道过敏反应 鱼、虾、蛋、奶及一些药物。如过敏性胃肠炎。 E .皮肤过敏反应 多种抗原,或冷热刺激、日光照射、肠内寄生虫感染等。如荨麻疹、湿疹、皮炎、神经血管性水肿。 ㈡ Ⅱ型超敏反应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研究.docx
- 特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pptx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pdf VIP
-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doc VIP
-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docx VIP
- DB11T 891-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