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离子液体系统中利用酵素聚合聚苯胺之工艺开发.DOC

于离子液体系统中利用酵素聚合聚苯胺之工艺开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于离子液体系统中利用酵素聚合聚苯胺之工艺开发

於離子液體系統中利用酵素聚合聚苯胺之工藝開發 指導教授:顧野松 教授 學生:楊建成 指導教授簽名: 日期: 摘要 本研究探討在離子液體系統中,以界面活性劑作為模板進行酵素聚合反應並嘗試得到鹽式中間氧化態之聚苯胺。反應溶液中界面活性劑的添加,使得酵素結構改變進而失活,因此實驗中利用離子液體的添加用來維持酵素之活性。研究中探討不同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與過氧化氫對酵素活性之影響。當界面活性劑與過氧化氫濃度增加時,對於酵素活性的確帶來不良之影響。但在添加離子液體後,由於其與界面活性劑作用,減少界面活性劑之游離單體,故可有效地維持其活性。並探討利用酵素法聚合之最佳條件,結果顯示當界面活性劑使用量過低時,造成摻雜效果較差;而濃度過高時,易導致酵素失活而降低聚合效果。發現當離子液體的添加量為2% (v/v)以及當[DBSA]/[苯胺]為1/4及[SDBS]/[苯胺]為1/3時,由UV-Vis特徵波峰可知,所得之聚苯胺產物具有較佳的導電性形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前言 Boara等人探討各種聚合方法可得到聚苯胺之結論,但是近年來由於綠色化學的推動節能減碳及降低汙染的考量下,利用酵素催化之合成方法漸漸地備受矚目[1]。 酵素催化聚合的條件溫合與極少地利用有機溶劑,但需在聚合過程當中添加適當的模板如(聚電解質:sulfonated polystyrene、poly(vinylphosphonic acid)或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等)或者具備摻雜的化合物如(界面活性劑:SDS、DBSA或SDBS等)以減少支鏈的產生[2],進而提升聚苯胺的分子量及形成具有導電性的型態。由於添加模板或摻雜劑時,會導致酵素活性衰退等問題。近年來為了克服酵素失活之問題,Das等人指出離子液體可以有效地穩定及酵素活性維持,並且可以避免使用有機溶劑行萃取步驟以落實綠色化學製程[3]。 本研究從探討酵素聚合聚苯胺之反應機制、製程改良與利用離子液體進行聚合反應以便再利用,以達到綠色製程之理想。 二.實驗藥品 2.1苯胺(aniline) 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8,CAS編號:62-53-3。 2.2辣根過氧化氫酶(HRP) 一種血紅素蛋白質,具有高度穩定性及水溶性。屬於氧化還原酶,且在波長410 nm下有特定吸收值。 2.3離子液體(Ionic Liquid) 通常又稱做室溫離子液體(RTIL),是由一種有機陰離子與有機或無機陽離子所構成的熔融鹽。 2.4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分子主要分為三部分:親油基、連結基與親水基。當界面活性劑溶於水後,親油部分解離成陰離子、陽離子、兩性離子或不解離之離子。本實驗中比較兩種不同的界面活性劑作為模板及摻雜用途。 三.實驗方法 將檸檬酸-磷酸緩衝液、苯胺、界面活性劑與離子液體置於反應瓶內,利用超音波震盪使其均勻混合。最後將酵素HRP與批次加入過氧化氫,持續攪拌反應5小時且於4℃下。反應結束後,利用離心分離產物為聚苯胺,而上清液可加入苯胺、界面活性劑與過氧化氫再次反應。將產物聚苯胺經乙醇與去離子水清洗後,利用冷凍乾燥即可得到粉末聚苯胺。此外,將上清液與產物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四.結果與討論 由於界面活性劑容易造成酵素因結構改變而導致失活現象。實驗中,利用添加界面活性劑作為模板及摻雜劑用與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故在此探討這兩種試劑對酵素相對活性之影響。 4.1界面活性劑之影響 當反應溶液中界面活性劑的濃度提高時,對於酵素活性是有相當的影響。因本實驗中選取的界面活性劑為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於溶液中可形成帶負電荷的微胞。若控制且維持反應溶液之pH值為4.3,此時苯胺 (pKa = 4.7 )單體形成自由基後,即形成帶正電荷的分子,兩者利用靜電吸引力使苯胺利用界面活性劑所形成微胞作為模板以及摻雜劑用。 實驗中發現,界面活性劑使酵素產生嚴重的失活現象,可能是酵素之穩定性下降。主要是因為界面活性劑的游離單體與酵素產生作用力,使結構改變導致變性失活。 親水性離子液體[BMIM]OTf可有效的穩定酵素活性,其主因是離子液體中的陰離子CF3SO3-不會對於酵素產生抑制活性之作用[3]。而文獻中[4]指出疏水性離子液體[BMIM]PF6對於辣根過氧化酶的酵素活性較為不利。離子液體的水合能力比界面活性劑強,使界面活性劑親水端之搶水能力下降,進而造成疏水端之能力上升,故降低界面活性劑的臨界微胞濃度(CMC), 而使微胞容易形成﹐並使游離界面活性劑數量降低。界面活性劑之疏水端與酵素HRP之疏水端靜電吸引力作用的機率降低,減少對酵素活性的影響,故離子溶液能有效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