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 蛾 病案举例 定义 诊断依据 病因病机 辩证治疗 手术 预防调护 预后转归 病例 咽部疼痛3天,吞咽时疼痛加剧,发烧,体温38.7度,大便秘结,小便黄,口干喜饮,咳嗽痰黄,口臭,舌红苔黄,脉弦。 乳蛾是对发生在喉核上的疾病的称呼,脓点小者形如乳头,大者状如蚕蛾,故以乳蛾称之。 喉核即正常的腭扁桃体 以咽痛或异物感,喉核红肿,表面附有黄白色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类似西医的急慢性扁桃体炎。 区分咽扁桃体、舌扁桃体、腭扁桃体。 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与鼻咽后壁之交接处,又名腺样体,在小儿,若肿大可引起打鼾,甚至严重者出现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牙齿外突,不齐,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外眦下拉,鼻唇沟浅平,精神萎靡,面部呆板愚钝。 舌扁桃体是位于舌根部轮廓乳头与会厌之间的淋巴组织,正常时呈扁平盘状或椭圆形隆起,大小可因人而异。肿大可引起咽部异物感。 腭扁桃体位于前后弓之间。 喉核为解剖部位,乳蛾为疾病的名称。 西医病因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也有病毒和细菌合而为病的。正常人的腭扁桃体隐窝及咽部,也存在着这些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正常时,不发病,当某些原因如:受冷、潮湿、劳累或上呼吸道有慢性炎症时,这些病原体大量繁殖,外界病原体又乘虚而入,引发此病。传染途径为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分急性卡他性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病毒所致,病变较轻,炎症仅局限于扁桃体表面粘膜,一般不侵犯扁桃体隐窝及扁桃体实质。症状似急性咽炎,如咽痛、低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以乙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表现较重。炎症起于隐窝,继而进入实质引起扁桃体肿胀。隐窝口则充满了由脱落上皮、细菌及脓细胞等组成的渗出物。 症状除咽部剧烈疼痛,吞咽时尤甚外,甚者可放射致耳部,还有高热、恶寒,全身倦怠,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检查:扁桃体显著胀大、充血,在隐窝处可见黄白色的小脓点。脓点多者可连成白膜,但白膜不超过扁桃体实质。 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因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滋生繁殖而演变为慢性炎症。鼻及鼻窦的感染也可伴发本病。 急性者 1、症状:起病急,病程短,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始发于一侧,渐渐涉及对侧,吞咽或咳嗽时加重,疼痛常常放射致耳部及头面部,口臭,流涎。 2、检查: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口可有黄白色脓点或白膜。 慢性者 l、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有受凉、疲劳、外感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发病缓慢,病势较缓。 3、局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4、检查: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扁桃体表面不平,与前后弓粘连,有瘢痕或黄白色脓点,或粘膜下黄白色斑点,下颌L肿大,有压痛。 扁桃体分度 0度,在两腭弓内,看不见; Ⅰ度,超过舌腭弓,但不超过咽腭弓, Ⅱ度,遮盖咽腭弓; Ⅲ度,超过咽腭弓,突向咽中线。 鉴别诊断 喉痹:症状相似,但发病部位不同。喉痹发病部位主要是口咽、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腭弓及垂壅垂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亦可红肿,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但是,扁桃体无充血红肿。“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为蛾” 奋森氏咽喉炎:又称溃疡膜性咽峡炎,为奋森氏螺旋体及梭形杆菌感染。症状为咽痛,发热一般不高,扁桃体、腭弓、软腭及牙龈等处有黄白色或白色伪膜,易擦去,其下粘膜为溃疡创面,常发生在一侧,口内有特殊臭气。对青霉素敏感。 中医病因病机 从内因外因两个角度讨论,急性者外因多为风热邪毒侵袭,内因则为肺胃热盛,内毒外邪相和,搏结于喉核而发病。因脏腑虚损,虚火上炎所致。慢性者病因多因风热乳蛾治疗不彻底,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而引发。脏腑虚损以肺阴虚、肾阴虚为主。 ?风热外袭,肺经有热 ?邪热传里,肺胃热盛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脾胃虚弱,喉核失养 ?痰瘀互结,凝聚喉核 “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指肺系,包括口鼻、咽喉、皮毛,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又是外邪入侵之路,口鼻内连咽喉,若邪从口鼻而入,咽喉则首当其冲,邪客咽喉,内传肺胃,且肺热蕴蒸,二热相和,上攻咽喉;又肺合皮毛主卫外,若邪从皮毛而入必内应于肺,循经上攻咽喉,以致脉络痹阻,肌膜受灼,喉核红肿胀痛而为病。 症状:咽部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便,当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干燥灼热感,检查:咽部粘膜和悬壅垂红肿,扁桃体充血明显。全身可见轻度发热恶寒,头痛鼻塞,体倦,咳嗽有痰,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立法: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疏风清热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