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及风险分析-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VIP

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及风险分析-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及风险分析-金融学专业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I 摘要 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产生了一种新型 的金融组织形式-P2P 网络借贷,P2P 网络借贷是 Peer to Peer lending 的缩写,是 指通过互联网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整个交易过程在网络上实 现。P2P 网络借贷具有低准入门槛、操作灵活、覆盖面广等特点,很容易满足市场上 对小额短期资金的需求。我国的 P2P 在 2007 年开始萌芽,短短几年时间里,它已经 逐渐发展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 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 上,从P2P的发展及运作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几家有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模 式的差异及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P2P在我国发展的创新之处,然后对我国的 拍拍贷进行了具体的运营流程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借款人 以中青年男性和工薪族、私营业主为主、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等特点。 由于 P2P 网络借贷是一个舶来品在而且国内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上国内的 网络技术和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 如何选择适合的风控技术来规避风险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 P2P 网络借贷业务 的特定风险、基本风险及成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行业监管的原则,制定行业监 管方案,同时加强行业自律。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运营模式 风险管理 II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 new form of financial organization -P2P lending came into being. P2P network lending platform pooling the small funds to lend to who needs them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2P lending are that low barriers to entry, flexible operation, a wide range of coverage etc., it is easy to meet the borrows’ need for small short-term funds in the market. The first domestic P2P lending platform was introduced in 2007. Just in a few years, 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our traditional financi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levant research about P2P lending,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2P lending,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domestic and foreign representative P2P lending platforms and summarizes it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