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男,67岁,腹部不适。发现胃小弯区肿块,原有直肠乙状结肠交接区腺癌术后病史。 ;胃神经鞘瘤;病理;CT表现;CASE2;光镜下显示瘤细胞呈梭形,交错排列,局部瘤细胞疏密不均,周围伴淋巴细胞侵润 病理结果: 胃神经鞘瘤;CT平扫 胃大弯侧外生性肿块,密度较均匀,病变轮廓光滑锐利 ,黏膜连续。;1.病变内侧胃黏膜完整,未见溃疡形成。 2.灶内斑点状明显强化影。 3.病变与胃壁之间夹角呈锐角,提示病变位于浆膜?;静脉期 病变轻-中度强化,灶内密度欠均匀,提示病灶有A区、B区?; 病理:胃大弯黏膜下肿物5X4.5X4cm,切面灰白,灰黄,质略脆,侵全层,S-100(+),CD34(-)、CD117(-)、Ki67(约2%+),符合神经鞘瘤。;平扫;术后病理图片(HE ×10) ;女性,64岁,上腹部不适;术后病理图片;影像表现:胃体大弯侧外生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界限清晰,胃粘膜完整,增强后肿块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内无坏死及钙化; 术后病理:粘膜下至肌壁间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神经鞘瘤。;鉴别诊断一;病变强化方式为:渐进性持续强化,边界清楚。;好发于胃体、胃底部,胃窦少见,肿块边界清晰,周围浸润、侵犯少见,比神经鞘瘤更易出血、坏死 增强强化方式多样,呈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可迅速廓清、持续强化或两者混合 少有腹水、转移及淋巴结增大,与神经鞘瘤相同;胃平滑肌瘤 胃小弯肌壁间肿块,平扫呈均匀等密度(相对肌肉密度)团块,增强后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弱于神经鞘瘤强化),边界清楚,胃黏膜完整;胃平滑肌瘤,男女发病率相等,40-60岁多见,好发于贲门,多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静脉期CT值<65Hu。 免疫组化:CD117、CD34和S-100均阴性,desmin和SMA阳性者。;鉴别诊断三;好发于胃窦。 肿块与胃壁关系紧密,肿块邻近胃壁不均匀增厚。 肿块常较大、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液化坏死明显。 肿块周围脂肪层模糊,邻近网膜、组织器官浸润、侵犯。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并持续强化。 主要为淋巴转移。;鉴别诊断四;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舒俊,孟小丽,唐永强,等.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1):63-65. [2]王健,胡红杰.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10):1602-1606. [3]赫超,沈艳莹,倪醒之,等.12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1343-1346. [4]舒俊,孟小丽,唐永强,等.多排螺旋CT对胃平滑肌瘤与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8). [5]郝春娟,王旭.胃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二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588-1591.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