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doc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 (英文): Struggle Against Landlord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and Strategy Making in Land Reform Movement 作 者: 刘韫? 指导教师:冯仕政 副教授2008年5月5日论文题目: (中文)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外文)Struggle Against Landlords: InteractiveRelationships and Strategy Making in Land Reform Movement所在院、系、所 : 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专专业、名、称 : 社会学 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 冯仕政 副教授论文主题词: 土地改革;互动;策略选择;行动框架; 学专习专期专限 : 2005 年 9 月至 2008 年 6 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 5月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刘韫?日期: 2008年 5月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刘韫?导师签名:冯仕政日期:2008年 5月 第 1 页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 中文摘要 土地改革运动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到目前,还 很少有人把土地改革视为一场社会运动,自觉运用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有关 理论和方法对之进行研究。本文从社会运动的角度,研究作为动员对象和参与 者的普通群众、作为斗争对象的地主阶级,以及作为运动组织者和联盟的中国 共产党之间的互动,和互动过程中动员和斗争策略选择的动因与机制。 基于对《人民日报》电子图文数据库资料和对河北沙河实地调研结果的分 析,作者指出,政治机会结构决定行动框架的建构,并昀终导致社会运动的成 功。在本文中,政治机会结构是影响三方互动关系和决策的因素,即在社会价 值观、社会控制能力和政党能力的共同作用下,乡村社会结构与大众、斗争对 象和第三方各自面临的机遇/威胁。社会价值观念代表传统农村独特的血缘社会 结构下,大众普遍存在的情面和命运思想;社会控制能力代表统治阶级对于运 动的镇压能力;政党能力则代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动员大众的能力。在土地改 革时期的政治机会结构下,大众和第三方、大众和斗争对象之间分别存在合作 互动关系与非合作互动关系。基于不同的互动关系,如何向农民传递共产党的 意识形态,激发其被剥夺感,解决“情面”顾虑和命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 动员和斗争策略选择的基础。 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从社会运动的全新角度理解土地改革运动,并且 结合了情感和理性因素在运动中的作用。作者提出,情感和理性在社会运动的 研究中不应该被对立起来,情绪冲动和理性决策在社会运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的不同方面起着同样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策略地激发参与者道义上的不公正情 绪与被剥夺感,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迅速地推进社会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改革;互动;策略选择;行动框架 第 2 页 斗地主: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互动关系及策略选择 Abstract Land reform movement is always an important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But until recently, there are few people who consider it as a social movement, consciously using relativ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social movement.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social movemen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