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化调和油脂对动物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 赣州朱师傅预混饲料事业有限公司 梁 海 平 一、前言 (一)、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二)、 乳化剂的作用与种类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日粮脂肪在胰脂肪酶、酯酶、辅酯酶、磷脂酶和胆汁等内源性乳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形成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胆固醇等。 2:小肠脂肪消化产物主要通过扩散方式进入肠上皮细胞 以混合微胶粒的形式 ——胆盐与脂肪消化产物的微胶粒 或以脂小体的形式 ——高浓度脂肪消化产物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3:脂肪水解产物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转变 中、短链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为水溶性 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变化,直接进入门静脉。 长链脂肪的水解产物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且与脂蛋白合成形成乳糜微粒或极低密度脂蛋白。通过出胞作用进入淋巴管。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4:影响因素 动物品种、健康状态 动物日龄(断奶日龄 ) 脂肪种类、数量、脂肪酸的构成比例等日粮因素 (二)、乳化剂的作用与种类 1: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乳化剂使水和油两个相互排斥相的表面张力降低,渗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内部产生油水相互乳化、渗透、分散、交联、增溶的作用,使之形成均质稳定的结构; 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 (二)、乳化剂的作用与种类 2:乳化剂的其他作用: (1)乳化剂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能够透入微生物细胞膜磷脂层,破坏其完整性,干扰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而产生抑菌作用。 (2)中碳链脂肪酸和糖醇类合成的乳化剂,在体内,能代谢成相应的脂肪酸而被利用。因此具有中碳链脂肪酸对机体的某些生理活性和功能 。 (3)增加淀粉与蛋白质的润滑作用,增加流动性而方便加工 (二)、乳化剂的作用与种类 3:常见的(脂肪)乳化剂 辛葵酸甘油酯 单辛酸甘油酯 月桂酸单甘油酯 磷脂类——改性大豆磷脂 胆汁酸(盐)类 二、试验研究初步报告 (一)、乳化调和油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二)、乳化调和油对血清CCK的影响 (三)、乳化调和油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四)、乳化调和油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一)、乳化调和油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1:测定指标: 灌喂后1.5h的胃排空率与灌喂后0.5h的小肠食糜推进率 2:试验动物、分组与试验设计 昆明种小鼠 、480只小鼠分为16组,每组小鼠分3笼饲养; 正交试验设计 混合油脂及大豆磷脂各水平组间胃排空率的多重比较 (一)、乳化调和油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3:试验结果 (1)对灌喂后1.5h的胃排空率的影响 随着混合油脂与乳化剂的添加,小鼠的胃排空率呈上升趋势 ; 在油脂添加比例相同时,胃排空随着大豆磷脂的添加而加快,并呈现剂量效应; 日粮脂肪含量对胃排空的影响部分取决于日粮胆汁酸的水平 乳化剂与油脂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油脂各水平的多重比较(SSR法) (一)、乳化调和油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3:试验结果 (1)对灌喂后0.5h的小肠食糜推进率的影响 油脂是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油脂添加水平相同时,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差异不大 ,当油脂添加水平为3.5%时达到峰值; 试验因素间可能存在有互作效应 ; 在不考虑互作的条件下,从小肠食糜推进的角度来看,第9、10、11、13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二)、乳化调和油对血清CCK的影响 试验动物、分组与试验设计同(一); 分别于灌胃后0.5h、1.5h和3h时每组选择5只小鼠,摘眼球采血于离心管;另取标准组5只小鼠于灌胃后7h摘眼球采血于离心管;分别用于测定消化期(0.5h、1.5h、和3h)血清CCK含量与消化间期(7h )血清CCK含量。 灌胃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CK水平(pmol/L) 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CK水平 灌胃后0.5h油脂水平组间CCK水平多重比较结果(SSR法) (二)、乳化调和油对血清CCK的影响 1:血清CCK含量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1.5h时达到血清CCK峰值; 2:在采食0.5h时,短时间内过高的脂肪在十二指肠内难以形成适量的乳糜微粒,以及十二指肠内游离脂肪酸的量减少,进而减少CCK的量 ; 3:因素间在对血清CCK方面也可能存有互作效应。 (三)、乳化调和油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各组粗脂肪与干物质的消化率(%) 组间饲料粗脂肪及干物质消化率 (%) (三)、乳化调和油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1:虽然日粮中各试验因素对粗脂肪和干物质的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添加了乳化剂的消化率要比未添加乳化剂的高。添加了两种乳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