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得税会计专题所得税会计专题
•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以纳税人为标准可分为所得税以纳税人为标准可分为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本讲限后者本讲限后者。
1、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 所得税会计是首先在西方国家产生
并逐渐完善起来的并逐渐完善起来的。产生的根本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会计与税法之间的既相依又相
异的关系。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会计
准则准则、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其目的其目的
是记录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所得(利
润)。
税法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
核算企业的收支盈亏核算企业的收支盈亏,确定应确定应
纳税所得。由于会计法与税法
的出发点、目标以及遵循的原
则不则不一致致,导致了按会计准则导致了按会计准则
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
计算出来的应税利润不计算出来的应税利润不一致致。
2、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兴起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兴起
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的研究开始于上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的研究开始于上
实际90年代,解放后我国企业与国
家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经历了家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经历了::统统
收统支(1978年前)企业基金
(19801980))利润留成利润留成 (
1983)—利改税(1983)经营承
包(1987-1989)
——利税分流利税分流 (33-- ))—年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统收统支(1949-1978),这期间国
家的财政收支统家的财政收支统一由中央集中管理由中央集中管理,
国营企业应上缴国家预算的款项,
包括包括:利润利润、折旧基金折旧基金、定额流动定额流动
基金减少数等。企业发生的亏损、
所需基本建设基金、专用基金等由
国家预算全数弥补和拨给国家预算全数弥补和拨给。。企业使企业使
用国家资金但不承担经济责任。
•• 企业基金制度企业基金制度 (19801980)) 国国
营营企业在完成实现利润在完成实现利润和上缴缴
利润计划指标的前提下,可以
按规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企按规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企
业基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生
产技术改造产技术改造及职工奖励奖励。
•• 利润留成制度利润留成制度 (19831983))
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实实现的利
润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 第一次利改税(1983-1987)将
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上缴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上缴
所得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行
分配。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
的统的统一比例征收所得税比例征收所得税;;小型小型
企业按八成累进税率缴纳所得
税税。
• 经营承包责任制(1987-1989.3)
即企业包上缴国家利润即企业包上缴国家利润,包技包技
术改造任务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经营工资总额与经营
成果挂钩,按照“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不
补补”的原则进行利润分配的原则进行利润分配。
• 第二次利改税(1989.3-1994.6) 把
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上缴的利润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上缴的利润
区分开来。企业上缴利润后,再以
承包者的身份上缴一部分利润,所
得税税率得税税率33%33% 。这之前所得税始终这之前所得税始终
作为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在
利润分配表上反映。
• 二、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关系
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计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计
算利润的口径和时间的不同算利润的口径和时间的不同,,使使
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形成了
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
是指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对是指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对
收支项目的确认范围收支项目的确认范围 ((即计算口径即计算口径))
不同而引起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
的差异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在在
未来的期间也不能转回未来的期间也不能转回。这种差异这种差异
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