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六科制度述略-清史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顺治朝六科制度述略-清史研究

#+!% 年 月 清史研究 H28_#+!% 第 % 期 345T-78N-0=9DJG92D7/. ?9‘% $ 学术专论 顺治朝六科制 度述略 马子木 !摘要 六科为明清两代所特有的监察谏议制度 ! 对廓 清政治 贡献 良多$ 但 历朝 大清会典’ 对 于顺 治朝六科制度语 焉不详 ! 本文将依托 官私记载 尝试考察这一 时期 六科 的制度建构 以及科 臣的选任 方式 ! 同 时探讨在 明清易代之 际六科制度 的变迁$ !关键词 清初政治$ 六科制度$顺治朝$科道 ! 中图分类号 Z#(*‘#$ !文献标识码 H$ !文章编号 !++# a’ #+!% ’ a+% a++ a!+ $$ 明清两代之监察谏议权主要归于六科与都察 院+ 就政制演变来看 两者分别代表谏官与言官 的传统 经过宋代 以降台谏合一的整合 两者实际共享言谏话语权 因而科道官成为政治运作 中 颇为活跃 的群体 + 在既往的研究 中 学者对 于清代科道关 注甚少 特别是其制度方 面更鲜有涉 及 故仍有较大的探讨余地 + 本文专论六科 因其职司封驳 较监察御史责任尤重 在清代政制 ! 结构 中亦较为特殊 ) 而将时段 限制在顺治朝 一则 因政书 中对此段记载语焉不详 二则 因其正 值 明清易代后 的制度调适期 亦可将六科制度 的演变作为理解 明清之际制度变迁 的个案 + 一# 六科建制 清入关前 并无六科机构 但辽东汉官屡有倡设六科之议 + 天聪六年 !)%# ’ 十一月 正 蓝旗梅勒额真马光远 以政事 $或推或诿 率多羁误 % 因请 $止选老成练达六人立为六科 每科 专理一部 注定前件文簿 % + 其所议之六科体 系较为简易松散 是对 明代六科参酌女真 国俗后 减损 的结果 + 同时宁完我亦有设六科之议 皆未见许 因此时政事简易 并未形成制度化 的文书 处理流程 故亦无专设六科之必要 + 顺 治元年 !)(( ’ 五月初三 日 即清入北京之次 日 宣谕 各衙 门官员开报职名 照 旧录用 ) 初六 日 复谕六部 * 都察 院等衙 门官员照原官与满官一体办 事 清之有六科 自此 而始 + 可 以说 顺 治初 年六科的 形 成 完全 是 对 明代六 科之 承袭 + 康熙 , 大清会典- 述六科建制云 # 顺治初 ! 置六科满汉官 员! 裁设不一$ 十八年 ! 设满汉都给事 中各一 员! 满汉左右给事 !收稿日期 #+!# a!! a+) !作者简介 马子木 !**#(’ 男 中国人 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本科生 ) 北京 !++# ) @/E-@2*#b!)%_F9@ !$在本文中指世祖实际在位时期 但 因清在入北京前并无六科机构 故断限为顺治元年五月初二 日至顺治十八 年正月初七 日+ $罗振玉辑 # ,天聪朝 臣工奏议- 卷上 ,马光远请设六科奏- , 史料丛刊初编- 台北’ 文海 出版社 !*)( 年 上册 第 !* !* 页+ ! 中各一 员! 汉给事 中二 员$ 雍正 * 乾隆* 嘉庆 * 光绪 四朝 , 大清会典- 皆因袭此文 + 核 , 清圣祖实录- 知顺治十八年改制 在二月廿三 日 已在圣祖嗣位后 + 关于顺治朝六科制度 的具体结构 清代政书 中语焉不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