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茶叶有限公司
茶艺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 中国茶道 (3 学时)★★★★
第二部分 茶器选配 (2 学时)★★★★★
第三部分 茶艺技能 (10 学时)★★★★★
第四部分 茶养生与保健 (1 学时)★★
第五部分 茶文化艺术赏析 (2 学时)★★
第六部分 茶馆文化 (2 学时)★★★★
第七部分 茶礼仪与规范 (5 学时)★★★★★
第一部分 中国茶道
1.1 中国茶道概述
人们在品茶过程中除了获得对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上升到体验心灵
感受的境界,发展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包含一定的审美要求与哲学内涵。特
别是在茶艺的演示过程中,人们的这种精神追求常常会体现出某种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这
就是所谓的茶道。
茶道属东方文化。“茶道”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唐代。如唐代茶僧皎然的茶诗《饮茶歌·诮
崔石使君》中写道:“······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又如唐代封演所写的《封
式闻见录》中载有:“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之言。
1.2 中国茶道主要内容
1.2.1 茶道的基本含义
中国文化中的“道”,本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及其运动的规律与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则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亨茶、点茶
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主要分为艺术、道德、哲学和宗教四个方面,
即:
(1) 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
(2 ) 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3 ) 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
(4 )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1.2.2 茶道的渊源
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远古的茶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所以在人们表现
出虔诚的狂热状态和执着追求生命“正道”的同时,必然伴有某种深入持久而厚重的信仰、
法度与礼仪,这也是茶道的最初渊源。有着茶图腾的烙印及民族品格折射的茶道,是随着历
史和文化的变迁,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目前,人们熟知的茶道渊源有三个主要时期: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
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是一种传说,但一直作为茶的源头载入史册。传说,
神农当年是在鄂西神农架尝百草的。
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 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
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
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 ,经考该荼即今茶。近
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
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在国内,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
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
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1.2.3 茶道形成与发展
(1)中国茶道真正成熟于我国的唐代
唐代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其所著的《茶经》首创了法度周全的茶道。唐代茶道以
文人为主要群体,许多文人以茶修道并有建树。诗人卢仝“七碗茶”诗和钱起的《与赵莒茶
宴》、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等诗文,都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
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唐末刘贞亮《茶十德》认为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
爱、志雅,可行大道。
“茶道”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封式闻见录》。书中记载:“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
润色之,于是茶道大兴。”“鸿渐”即是陆羽。陆羽(公元733-804 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
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施指南《GB21345 - 202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指南.pptx VIP
- 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VIP
-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doc VIP
- 《电子商务基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桶装水项目质量管理方案.docx VIP
- 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收放方法、集运箱和车辆.pdf VIP
- 压力管道壁厚及开孔补强计算.xls VIP
- 四五级拼音版 (20220824修订).pdf VIP
- 幼儿园区域留痕培训.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招生中职生文化综合考试试卷(英语试题)676.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