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发性耳聋 耳鼻咽喉科 * [概述] 1、定义: 突发性耳聋(中医称暴聋):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 病因及发病机制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1.在72 h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分型 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 1.低频下降型: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高频下降型:2 ooo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 检查 鉴别诊断 1.单耳突发性聋 首先需要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 其次需除外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等。 2.双侧突发性聋 需考虑全身因素,如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Cogan综合征等)、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多发性硬化等)、 感染性疾病(脑膜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遗传性疾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治疗 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中医辩证分型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 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 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 1.风邪外犯证 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 苍耳子、白芷、甘草。 2. 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丹皮、 当归、菖蒲、甘草。 3. 痰火郁结证 治法: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推荐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胆南星、僵蚕、杏仁、瓜蒌仁、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石菖蒲、 甘草。 4.血瘀耳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药、桃仁、红花、柴胡、丹参、路路通、石菖蒲、黄芪、青皮。 5.气血亏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柴胡、龙眼肉、木香、甘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丹参注射液、金纳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2. .灸法 可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 (四)按摩治疗 1.鸣天鼓: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