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项目市场调查及经营定位分析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研报告及经营定位分析 (讨论稿) 项目名称:四川威远县人民大厦项目 调研时间:2006 年 8 月 18 日至9 月 10 日 第一部分 威远县商业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一、威远人文地理分析 1.1 威远自然环境分析 威远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隶属内江市。全县幅员面积 1287 平方公里,辖 20 个镇、323个村, 总人口 74.33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 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63.66 亿元,比 2004 年 55.47 亿增长了 14.76%,一、二、三产业比为 18:57: 25;整体呈现一产降,二、三产升的局面,财政总收入 6.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56%;工业增加值 28.04 亿元,规模工业产值 103.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13 亿元,增 长 14.33%;农民人均纯收入 3104 元,增长 7.63%。 1.2 地域文化分析 1.2.1 历史悠久 威远历史悠久,隋开皇十一年(公元 591 年)置县,取威名远震之义,至今已 1413 年。交通便 利,境内有三条高等级公路分别与成渝、内宜两条高速公路和成渝、成昆两条铁路相衔接。东距内江 市政府所在地 47 公里,南距自贡市 24 公里,北距成都 177 公里。 1.2.2 名人辈出 地灵人杰,辛亥革命志士胡驭垓、中共地下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古希腊文学(翻译)家和雅 典文学奖获得者罗念生、著名军旅女诗人杨星火、第 27 届奥运会女子柔道 78 公斤级冠军唐琳、清华 爱迪生邱虹云等英才辈出,使威远人民引以为自豪。上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贺龙、彭真、彭德怀、 薄一波、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威远气田视察;1999 年元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威远 视察,深入田间院坝,给威远人民以莫大鼓舞。 1.3 人口分析 威远县全县05年度末总人口为74.3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9.89 万,非农业人口 14.44万,所占比重达 19.43%。(现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严陵镇、连界镇等全国 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从业人员总数3.64万,05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272元,比上年增长10.4%。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 47942 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971 元,消费性支出 4663 元,年末手存现 金 2202 元,主要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居住等,其中食品占 47%, 衣着占 9%,居住占 9%,教育文化娱乐占 9%,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均比上年增长约在 12 个百分点 左右,教育文化娱乐下降 10 个百分点。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公布:2004 年威远县在 第四届西部百强县(市、区)排名中列第 66 位。 1.4 交通状况、邮电分析 特别是三年交通大会战成效斐然,资威路、内威路、归沙路、龙自路、荣威路等先后完成改造, 让威远不再“远”;花城路、威连路等重点工程顺利完工投入运行,让威远路更宽;二环路、球马路、 贡威路建设全面推进,使威远公路交通滞后状况彻底改变。 05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已达 6976 辆,增长 35.85%,私人汽车拥有量 4108 辆,比上年增长 55%; 固定电话用户达 10.36 万部,移动通讯用户达 10.55 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 17.35%和 11.52%,信息 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达 14501 户,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 2.6 亿元,比去年增长 35%。 二、威远总体经济环境分析 1、 威远总体经济运行形式良好 威远近年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明显,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地区生产总值 63.66亿元, 同比增长 14.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长 7.49%,;第二产业增长 18.89%;第三产业实现增长 11.35%。 2、 经济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二、三产业比为 18:57:25;整体呈现一产降,二、三产升的局面,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强化第三产业,作为现代商 业服务业现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