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中医学 于铁成.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绪 论 中医药学是我 国劳动人 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 中创立 的,是 中华 民族智慧的结晶。中 医药学植根于 中国传统文化 的肥沃土壤之 中,具有鲜 明的东方色彩 。当今 已经进入 了高科技飞跃 发展的时代,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很多 自然学科如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已大都融入了现代科学 的体系之中,惟有中医药学仍然保持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但继续在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服务 ,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被重视 ,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中医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 《黄帝内经》的出现为标志的。该书现分为 《素问》和 《灵枢》两部分, 共收集医学论文 篇 ,包 括 了 中医理、法、方、药 各个 方 面 ,一直被 奉 为 中医学 的经 典 。该 书大 约 成书于秦汉 时代 ,代表 了这个 时代最高 的医学成就 。其 中阐述 的有关藏 象、经络、病 机、诊法、治则、 针灸和方药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引进了当 时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表现出了中医学鲜明的哲学特色。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 《伤寒杂病论》和托名于神农的 《神农本草经》相继 问世,是继 《黄帝内 经》之后的两部代表性著作 。 《伤寒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丰富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内容,标志着中 医辨证体系的系统与完善,而 《神农本草经》则为后世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自汉代 以后,历代名医辈出,著作汗牛充栋 ,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 ,如晋代皇甫谧所著的 《针灸甲乙经》在针灸学方面,王叔和所著的 《脉经》在诊脉方面,隋代巢元方所著的 《诸病源候论》在 病因证候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使中医学术更加丰富,也更加系统化了。宋代陈无择所著的 《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提 出了著名 的“三 因学说 ”,对后世 中医病 因学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金元时期 ,涌现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又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 ,而明清时期形 成的温病学派,对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治疗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中医药学理论从 《黄帝 内经》开始,二千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很多理论都是从大量临床实 践中总结出来的,又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和可靠性,因而才能久盛不衰,为中 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二、中医药学具备全科医学的特点 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全科医学,打破 了过去西医药学固定思维模式,把医疗服务对象 从单一的“生物人 ”向“社会人 ”转化,以“社会一心理一生物 ”整体 医学观为基础 ,从多维 的角度来研 究致病的因素和治疗的方法 ,把与医疗相关的各个学科进行总体的整合 ,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而中 医药学的创立和发展,始终把 “整体观念”作为指导理论的基本原则,强调做一名医生必须 “上知天 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拥有全面的知识结构 。中医学理论的构成也是多维的,体现了全科医学 的特点。 从多维角度考虑致病原因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天地间,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对人体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到天体运行,小到 家居环境 ,无不与人体生命相关,因此都可 以成为致病 因素 ,从而建立 了“六淫致病 ”说、“五运六气 ” 说等 。中医还非常重视人 的心理 因素 ,《黄帝 内经 》说:“所 以任物者谓之心 ”,所谓“任物 ”是人对外 第 2 页 界事物的担当和承受; “心”是指心理 。人在担当和接受外界事物过程 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变化,超 出了心理承受力之后,也会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中医非常强调 “七情”对人体的影响,认为很多疾 病都是 由于七情不和引发的。总之 ,中医在探讨疾病发生 的原因时,总是从多维的角度来考虑 ,认 为疾病 的发生是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 。 用哲学思维方法认识人体 的生理病理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提出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战国时代的 “百家争鸣”,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为 中医学从宏观 的角度认识人体生命提供 了有利 的思想武器 。限于 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人们还 不能用微观 的、实验 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