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分解玉米秸秆和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作用的微生物土壤添加剂分析-植物病理学专业论文.docxVIP

兼具分解玉米秸秆和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作用的微生物土壤添加剂分析-植物病理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兼具分解玉米秸秆和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作用的微生物土壤添加剂分析-植物病理学专业论文

摘 要 在中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在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但是 近年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小麦土传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另外,玉米秸秆还田也 导致了其它一些耕作问题。本研究旨在充分利用自然界多种微生物的协同关系,室内 筛选出对小麦土传病菌有拮抗作用、对玉米秸秆有较强适应性和分解能力的有益微生 物,并制作成微生物土壤添加剂施用到玉米秸秆还田地块,使其加速分解玉米秸秆, 同时利用分解玉米秸秆产生的营养快速增殖形成优势菌群,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抑制小 麦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增长,达到预防和控制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的目的。 从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等地采集的 50 份秸秆还田土样,进行了小麦 纹枯病菌、全蚀病菌、根腐病菌的拮抗菌筛选。得拮抗真菌 1782 株,拮抗细菌 1274 株。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纹枯病菌和根腐病菌抑菌率分别大于 65%、65%和 60%的拮 抗细菌菌株 6 株、真菌菌株 5 株。对该 11 株拮抗菌进行玉米秸秆分解特性的测定, 复筛得 9 株拮抗菌对玉米秸秆有降解能力,降解率在 2.01%-11.05%之间。其中细菌 B1514 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和分解秸秆能力,根据菌株 B1514 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 应及 16S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通过固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 B1514 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A、 B、C(4:3:2)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D 在 D3、E 在 E2、F 在 F4、G 在 G3)。运 用最优固态发酵培养基和最优固态发酵培养条件,制做以菌株 B1514 为功能菌的微生 物土壤添加剂 AD-1。 通过 2007~2009 年的田间微区试验测定了微生物土壤添加剂 AD-1 对 3 种小麦土 传病害的防效和玉米秸秆分解率。结果表明,2007~2008 年度 AD-1 对小麦纹枯病、 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 68.08%、79.98%和 70.52%,小麦成熟期时玉米秸秆分 解率较对照地块提高了 20.89%;2008~2009 年度 AD-1 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和根 腐病的防效分别为 72.41%、70.52%和 67.65%,在纹枯地块、全蚀地块和根腐地块的 玉米秸秆分解率较对照地块提高了 20.89%、16.29%和 18.94%。 关键词:土壤添加剂 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土传病害 拮抗菌 秸秆分解 生物防治 4 5 5 Research on the microbial soil additives with both decomposition of maize straw and controlling wheat soil-borne diseases Author: Liang Chun-Qi Adviser: Prof. Zhen Wen-chao Specialty: Plant Pathology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North of China, maize straw incorporation had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wheat soil-borne diseases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in addition, it also led to some other farming problems. By taking fully advantage of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 of a wide range of micro-organisms, the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were screened in the lab and made into Soil Additive, which have both antagonistic effect on the soil-borne pathogens and a stronger adaptability and ability to break down the corn stalks. After applying the Soil Additive into corn block straw soil, the microorganisms decompose rapidly and at the same time became the dominant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