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一 )古代武汉经济 的发展及其条件分析
古代 年 :武汉商业 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清 以前 (古代 :武汉三镇的兴起与发展
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 的城市,据考古发现 ,早在 四、五千年
前,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和繁衍 。距今汉 口市区五公里处,
即有一座商代 中期 的古城 盘龙城遗址 ,这是迄今为止在长江
流域发现的时间最早 的一座古城 。但很长时期 内,这里没有具体
的行政建置 。东汉末年才因形势发生变化而地位遽显重要 ,成为
军事要地。终魏晋南北朝 余年 ,武汉一带虽有一些城堡和居
民点,但主要是军事性 的,经济意义不大 。因此其经济发展水平
既不如上游之江陵,也不如下游之武昌 (今鄂州市)。隋唐统一帝
国建立后 ,武汉成为长江中游的政治 中心 ,封建经济也进入 了发
展高峰期 ,原先十分落后的南方地区迅速发展 ,各地 区间经济交
往 日益增多,武汉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理交通优势才充分显示
出来 。其后 ,经济发展 明显加快 ,逐渐成为连接东西 、沟通南北
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经济地位随之上升。
然而武汉三镇 的发展并不平衡 。武 昌、汉 阳两城兴起较早 ,隋
第 4 页
唐至两宋 年 间,武 昌作为鄂州州城 (附廓县为江夏县 )所在,
一直是长江 中游 政 治、军事、经 济地位都 日益重要 的 中心城 市 ,发
展速度最快 。汉阳则于唐末五代设军 ,作为武 昌之外 围具有重要
军事意义 ,南宋 以后 ,经济地位也 日渐增重 。关于鄂州城 (今武
昌)之兴盛 ,唐人李 白曾有 “万舸此 中来 ,连帆过扬州 ”的诗句;
公元 年 ,这里一次江 中失火 ,即 “焚舟三千艘 ” ,足 见 其 水
运之 盛 。南宋 前期 ,在著 名诗人 陆游 和范成大笔 下 ,这里作为
“川 广 、荆 襄、淮 浙 贸 迁 之 会 ”,更 是“贾 船 客 舫 不 可 胜 计 ”,“居
民市 肆 ,数 里 不 绝 ”,“市 邑雄 富 ,列 肆 繁 错 ” ,一 片繁华 景象 。可
见此时的鄂州城 ,已是长江中游繁盛的商业 中心和交通枢纽所在 。
相形之下 ,三镇 中,今汉 口市区发展最晚。 世纪中叶才渐
有居 民,经百余年开发 ,直至原汉北的商业 中心刘家 隔衰落 ,金
沙洲代兴,汉 口的商业地位才 日渐重要 。由盐船集泊分销之地 ,到
商品汇集之地 ,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成为新兴商业市镇 。然而 ,终
明之世 ,汉 口镇之主体在汉水南岸 (今汉阳)、龟 山以北的狭长地
带 。直到明末 ,北岸修筑起防御后湖的袁公堤 ,水患大为减轻 ,经
济才迅速上升 ,超过南岸成为汉 口镇主体和长江中游的商业 中心。
可惜未能持续多久,便在 明末清初的战乱 中遭到毁灭性打击 。
由此可见 ,唐宋 以来武汉 已成为长江 中游 的政治和商业 中心
所在 。
)清前期 ( 武汉经济 的巨大发展
明末清初 ,武汉 因兵燹 受到很大破坏 。但优越 的地理交通
条件和周 围地 区经济 的发展 ,使之具有很强 的再生能力 。尤其汉
口镇 ,在康雍乾盛世 ,不仅恢复了昔 日繁荣 ,而且 以商业 的巨大
发展为特色 ,成为全 国闻名 的商业重镇 。故康熙前期著名地理学
①见李 白: 《江夏送韦太守》诗及 《旧唐书 五行志》。
②详见陆游 : 《入蜀记》;范成大 : 《吴船录》;戴复古: 《石屏诗集》
“鄂 州 南楼 ”诗 。
第 5 页
家刘献庭称: “汉 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
西 、陕西、河南 、江西之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