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高王凌著.pdfVIP

经济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高王凌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在地区发展研究中,人们往往遇到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比如 如何对待 “史料不全 ”、是否只有等待它的挖掘齐全 ?再有即令史 料较为充分 ,又 当如何对该地发展水平或类型下一断语 ?由此还 会产生一些 问题 :为何某一地区发展较快 ,而另一地区却再难 以提 高 ?推动或制约它们 的因素又是什么 ?等等 。因此 ,如果能够提 出一 些“理论 ”或“模 式 ”,对解 决这些 问题 显然会有所 帮助 。但 是 , 长期 以来 ,有关理论 的建设一直未受到应有 的重视 ,许多人或是 “想 当然 ”,或是将其他某种文 明(如西方 的模 式 )用为理论指导 ,反 而代替 了中国理论 、中国学的 自身建设 。这与 中国经济史和地 区 发展研究的进展是太不相符了。 本文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 ,打算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或类型, 将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区分为四个层次,或称为四个阶段 (或 类 型 )。其 中,第 一个 也 是所 谓 最“落 后 ”的即是“不 发展 ”阶段(或 地 区 ),依 次 的几个 可 以估且 称 为“发展 中 ”、“高发展 ”和“发达 ”阶 段 (或地区)。它们各 自都具有鲜明的人 口和经济的特征 。如在生 产水平上 ,它们依次为:耕地 的有 限开垦、充分开垦、开发之后和农 业之外;相应地 ,在人、地关系方面也有一系列的特征可 以举出。 此外,还有一些核心的 “灵魂性”的特点也许更值得注意 。需要强 调的是,这些区分和理论设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是因 为它们有用和便于说明问题 ,并不带有什么绝对的意义 。 本书将按上述类型分为 四个部分 。在每一部分里 ,首先要举 出相应的实例 ,进而归纳出该类型的特征 ,并指出它与其他类型的 第 2 页 区别 。随着这样一步步的叙述 ,不但要展示出有关的正面论点,也 要在 这样 的“调 查研 究 ”之 后 ,对 所 谓 中 国经 济“长 期停滞 ”、发展 “不合理 ”,终至“走投无路 ”等一系列误解予 以澄清 ,以重建 中国传 统经济 的发展序列 。 对 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序列的分析 ,从理论上说应包括整个农 业文 明时期 ,从史料角度说至少也要包括从秦汉到近代 的历史 。 但本文仅是一个从清代或从近 年历史做 出的观察 。它不是对 中国数千年经济发展 的通盘解释 ,也无意对各个地 区做 出所谓先 后高低 的排 列 。 一 为了考察中国传统经济的 “不发展地区”的状况和问题 ,可 以 首先观察一般意义上的 “落后地区”,然后再做类型的分析。 站在从清代观察 的角度 ,清初 的四川可 以作为一个很好 的例 证 。与 明清之际同受战乱摧残 的西南其他几省不 同,四川是一个 开发较早 的地 区,在秦汉和唐宋时代都有过高度 的发展 。但清初 的四川,却常给人一种一切 “从头开始”的印象。据官方人 口统计, 康 熙十年( 年)全省有 万 来 户、 万来 口,康熙末雍正间约 有五六十万户 ,几乎降至 直省的最末一位 。在 四川各县 ,户 数没有满 万者 ,一般 多者千余户、少者三五 百户 ,甚至有几户、几十 户的 。由此可见 ,清初 四川人 口稀少 。而人 口稀少 ,正是经济落 后地 区的第一个特征 。 与人 口稀少相伴 随的另一个特征是 田地抛荒 。如康熙二十 四 年( 年)四川省耕地只有 万余顷 (顷为非法定计量单位, 顷 公顷)。此数字虽不准确 ,然而与雍正间清丈前同类数 ① 雍正 《四川通志》卷 嘉庆 《四川通志》卷 四川有 关 各 县 方 志 ,如 灌 县、崇 宁、简州、崇庄、邛县、丹 麦、井 研、江 津、丰 都 等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