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市场关系与协调发展 周殿昆著.pdfVIP

中国东西部市场关系与协调发展 周殿昆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东西部经济地带及其 区域市场的界定 由于 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发展机遇 的差异 ,早在 世纪 年代 ,中国就初步形成 了 “东工西农 ”的生产布局 ,东 中西三大 经济地带 已初具轮廓 。但是 ,在新 中国成立 以前 ,中国处于连绵 不断的剧烈社会动荡之 中,很少有人涉足经济地带 问题研究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后 ,经济地带 问题 曾两度被决策者提到议事 日 程上来 ,但是 ,当时 由于受到冷战环境 的限制 ,经济地带的划分 及其所制定 的区域政策难 免有偏差和失误 。改革开放后 ,随着 “技术梯度推移规律理论 ”引入 ,经济地 带 问题受到 了中国决策机 关和理 论 界 的重视 。国务 院在“七 五 ”计划 中,明确划 分 了东 中西 三大经济地带 的范 围,指 明了它们各 自的发展方 向。在“九五 ”计划 中,国务院又对过度 向东部倾斜 的区域经济政策作 了适当的调整, 这一举措无疑将对 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 ,产生积极作用 。但 是 ,迄 今 尚鲜有人对经济地带及其区域市场 的内涵予 以科学界定 ,对于 东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市场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问题 ,进行系统的 第 2 页 研究。本书的 目的就是企 图弥补这些缺陷 和不足。本章即从如何 科学界定东西部经济地带及其区域市场入手,进行探讨。 东西部经济地带范畴的确立 冷战时期 ,政治和军事需要主宰了对经济地带的划分 从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前的 年 时间里 ,关 于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其工业布局 的调整 问题 ,曾两次被 中国决策 者提到议事 日程上来 。但是,当时由于受到处于冷战状态 的国际 局势的限制和影响,在进行重大经济 问题决策时,决策者们被迫 以政治原则和军事原则代替经济原则,因而未能作出科学地划分 经济地带和调整工业布局的决定,使资源配置严重偏离了 “帕累 托有效 ”原则。 (一) 年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中国以延缓沿海发 展为代价 ,把投资重点转 向内地 年 ,朝鲜战火 刚刚熄灭不久,美 国纠集一大批西方 国家 对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实行经济封锁 ,并支持 台湾对大陆搞武装对峙 和战争摩擦 。在这种形势下 ,鉴于 中国本来就存在工业布局沿海 畸重 内地畸轻 的矛盾 ,中国决策层只好暂时置沿海地 区的 良好基 础条件于不顾 ,把投资建设 的重 点转 向内地 。现在看起来这个迫 于 当时 国际冷战局势作 出的决定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 了矫正沿 海与 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的作用 ,但是,付 出了抑制 、延迟沿海 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昂贵代价 ,因而违反 了改进 资源配置所应 当 第 3 页 遵循的 “帕累托有效原则”。 (帕累托有效原则是指:在给定的条 件下所实行的某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使得一方福利得到增进时, 不应当使其它方的福利受到损害。) (二 )本 世 纪 年代 年 代 ,中 国决 策 层 作 出“一、二、三 线地带划分”,并让大批沿海地区企业向三线地区迁移 如果说 年后期,中国决策层作 出的把投资重点由沿海 向内 地转移的决定,还有一些经济方面 的合理动因的话 ,那末, 年 代 年代中国决策层划分 “一、二、三线经济地带”,并让沿海 一线地 区工业企业 向三线地区迁移 ,则是在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 边境,并制造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为形势所迫 ,从军事和政治需 要 出发作出的违反资源有效配置原则的决定。不少企业搬进 了偏 僻 的深 山沟 。由于远离 中心城市,而且缺乏有一定支撑力和承受 力的城市作为依托 ,不少迁入三线地区的企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