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5
2012第一屆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座談會
東港溪流域學習型城鄉的建構:
社區學習與社區營造如何共構?
壹、緣起
東港溪位於台灣南端屏東平原中央位置,發源北大武山西側支脈,自上游山區萬安溪與牛角灣溪合流後,流經內埔、萬巒、竹田、潮州、萬丹、新園等屏東平原精華地區,於東港鎮北側流入台灣海峽。在1990年間,一群關心水與土地的在地鄉親成立「東港溪保育協會」,投入推動在地環境保育與文化紮根的工作,包括東港溪的自然人文調查、生態解說及推廣教育等。為紮根擴大參與,本會開始轉進社區推廣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以社區報為主題,辦理編採人員的訓練,也辦理組織幹部培訓,對象以社區及社團幹部為主,為屏東的社造撒下種籽。東港溪保育協會雖長期深耕地方,卻尚未形成常態性的交流平台,故特於今年創辦「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座談會,透過多元的地方參與調查與研究,與不同面向的社會學、人文地理學、人類學、文化產業、社會運動、歷史學、社區營造、都市計劃、社區文化資產以及環境生態的觀點,來探討地方社會與地方知識的形成,以拓展東港溪流域研究的深度與廣度,讓東港溪的樣貌能更加豐富與多元。
貳、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二、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
三、承辦單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四、協辦單位: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光鹽民俗藝術團、屏東縣烏甜仔文化協會、南榮國中、港東婦女新知協會、崁頂鄉四季紅生活文化促進會、南州鄉同安社區發展協會、萬巒鄉老人會、屏東縣東港鎮社區藝術協會、東港鎮下廍社區發展協會、泰武鄉平和社區發展協會、崁頂鄉公所、潮州鎮公所、南州鄉公所、萬巒鄉公所。
參、時間:2012年12月15日(週六),8:30至17
肆、地點:潮州鎮光華社區活動中心(南京路163號)
伍、活動內容:
一、展示活動:東港溪流域五鄉鎮學習成果展示
(一)展示時間:9:00-17:00
(二)展示單位
潮州鎮:戲曲表演(屏東縣烏甜仔文化協會、光鹽民俗藝術團)、潮州老街學習地圖(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崁頂鄉:社區風貌與植物應用(南榮國中)、港東文史(崁頂鄉公所、港東婦女新知協會)、環保畫框(崁頂鄉四季紅生活文化促進會)。
南州鄉:同安舞龍(南州鄉同安社區發展協會)、南州迎王文化記錄手冊、民間文學集3、南州迎王老照片展(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萬巒鄉:故事劇場、老照片展、音樂療法(萬巒鄉老人會)。
東港鎮:東港迎王(屏東縣東港鎮社區藝術協會)、婦女幹部培訓(東港鎮下廍社區發展協會)。
二、研討會議流程
時間
主題
人員配置
08:30-08:45
報到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08:45-09:30
來賓致詞
主持人:鄭文騰/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
來賓:
曹啟鴻/屏東縣縣長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長官
李錦旭/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09:30-10:00
東港溪社區大學倡議宣言
潮州鐵路橋搶救保存聲明
東港溪中游船渡文化遺址保存
曹啟鴻/屏東縣縣長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長官
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東港溪流域內各鄉鎮公所首長(邀請中)
10:00-12:00
地方知識建構~從進入田野開始
主持人:賴福林/永達技術學院建築學系講師
分享人:
與談人:
陳秋坤/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講座教授
案例一:
潮州老街傳統店家初探
潮州老街美食文化介紹
潘彥廷、陳玉潔、陳介偉、蕭丁萍、楊桂慈、林榮崧、吳俞憲、唐述恆、吳佳瑾、朱翊慈/屏東科技大學學生
劉彥彤、張寓騫、陳晉逸、陳威衡、陳光華、黃郁治/屏東科技大學學生
案例二:陪王爺遊南州
陳彥任、吳豪杰、楊雅茹、王靜儀、陳雅婷、葉玴婷/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學生
案例三:流域之閩南語民間文學採集
黃文車/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案例四:從社區自發性的田野調查工作~以港東為例
周芬姿/屏北區社區大學校長
鄧允得/崁頂鄉婦女新知協會顧問、崁頂鄉建設課退休課長
12:00-13:00
午餐
13:00-14:40
從社區學習到社區營造
主持人:周芬姿/屏北區社區大學校長
分享人:
與談人:
吳儷嬅/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總幹事
案例一:老人學習在農村
黃淑滿/東港鎮下廍社區理事長
案例二:永續發展的銀髮族學習
廖芳英/萬巒鄉老人會理事長
案例三:部落中不同學習者需求的滿足與陪伴
伊漾.德布藍恩/泰武鄉平和社區總幹事
15:00-16:40
從地方特色營造到區域發展
主持人:李錦旭/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分享人:
與談人:
許光廷/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案例一:迎王與社區營造
蘇煌文/東港鎮社區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
案例二:戲曲造鎮-百人傳唱
許順進/屏東縣烏甜仔協會理事長
劉道訓/光鹽民俗藝術團團長
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