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早期疗效观察.docxVIP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早期疗效观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早期疗效观察 王辉 沈建平 邹宏 殷勇 谢成 杨帆 冯国滨 弋石泉(四川省绵阳市骨科 医院关节外科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2010 年8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势29例,女14 例,年龄21岁至60岁;平均年龄36.7岁。采用4?5股股薄、半腱肌腱单束重 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拴桩加挤压螺钉固定。 结果术后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至24个月。术后平均10周活动 度恢复至90度;术后4月恢复至大于120度,伸直0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 分从术前23.6分改善至91.3分。40例患者复查Lachman试验(-),中立位及内 外旋位ADT (-),轴移试验(-);3例患者复查ADT ( + ),前移小于5mm。复查 X片显示骨隧道愈合满意。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更有利 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恢复;有效保留韧带残端重建,有利于促进重建韧带的再血 管化。保留残端影响定位点的观察,对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得不偿失。早期随访 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 解剖重建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 (2012) 23-0084-02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关节镜下重建是目前公认的手术。但ACL重 建时,股骨、胫骨定位点的选择,单束还是双束重建,是否保留残端一直是广泛 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一直施行的“过顶位” ACL重建技术近年来得到挑战,以 Dr.FreddiFu为代表的学者,经过对ACL “过顶位”重建与解剖位原位重建长期对 比研究,发现前者骨关节退变的速度明显加快。 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对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 镜下保留残端解剖重建手术,术后全部进行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1岁至60岁;平均年龄36.7岁。其中 运动损伤30例,车祸伤8例;扭伤5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内侧关节囊损伤 例。 二、 手术方法 对急性期损伤于伤后7?12天行手术。采用4?5股股薄、半腱肌腱(直 径7-8mm)单束重建ACL。先处理半月板损伤。 术中尽量完全保留ACL残端。股骨端定位:对股骨髀间窝外侧壁不作清 理,保留残留韧带部分;标记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脚印,标记出脚印中点;位置 应该比原来的过顶点重建定位点更低。一般定位点应在:右膝10-10: 30位,左 膝1: 30-2: 00位。用2.0mm克氏针经低位前内入路进入至脚印中点定位。与 骨面垂直,膝关节极度屈曲,钻入克氏针出股骨外上髀;将克氏针从另一端引出, 关节镜下见关节内针尾刚好与股骨髀间窝外侧壁骨面平齐。用另根样长的克 氏针紧贴第一根克氏针自股骨外上驟插入自股骨外上驟骨面测量骨隧道长度,一 般为3.8cm-4.8cmo若长度不够,说明屈膝角度不够或定位点太靠后壁,可及时 调整。 胫骨端定位:取残端中心点,外侧半月板前角后缘与髀间内棘连线上定 位。定位器取45度,矢状面25?30度。钻入克氏针后取下定位器,继续钻出克 氏针,判断是否从韧带残端中间穿岀;制作骨隧道吋先用最小号空心钻,并随吋 判断隧道是否偏前、后或内、外,若有偏差,可用止血钳夹住克氏针向前、后、 内、外作一定调整。 引入重建韧带,将重建韧带从原韧带残端中间穿过,将ACL残端覆盖于 重建韧带上,构成“三明治”样结构。 三、术后处理 术毕行患者支具固定于伸膝00位4?6周。术后3天开始行坐于床边屈 膝锻炼,每天1次,每次15分钟;术后6周内屈膝不超过900,术后3月屈膝 达1200。术后3月内行走吋佩戴支具固定保护。未缝合半月板的病例,术后1 天即可带支具下地负重活动锻炼。对行半月板缝合的病例,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 重;术后12周完全负重。术后9月恢复部分运动。 结果 术后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吋间6至24个月。术后平均10周 屈膝活动度恢复至90度;术后4月屈膝活动度恢复至犬于120度,伸直0度。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23.6分改善至91.3分。40例患者复查Lachman 试验(-),中立位及内外旋位ADT (-),轴移试验(-);3例患者复查ADT ( + ), 前移小于5mmo复查X片显示骨隧道愈合满意。解剖重建术后膝关节外旋位前 向稳定性恢复良好。 讨论 一、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的改变 一直以来,大家均以过顶位等长重建作为ACL重建的金标准,将股骨定 位点放置于11:00或13:00;由于过顶位较ACL股骨止点高,在膝关节伸直吋, 重建的ACL会较靠前,所以许多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