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中国医学史章.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国医学史章.ppt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派 一、唐宗海 字容川 代表作:《血证论》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最早提出“中西汇通”说 二、朱沛文 字少廉 代表作:《华洋脏象约纂》 三、恽铁樵 字树珏 代表作: 《药庵医学丛书》 四、张锡纯 字寿甫 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药西医可以相济为用   如阿斯匹林    中西医汇通派 恽铁憔像 恽铁憔处方 西医重视生理解剖 中医重“形能”,主气化,顺乎自然,重视四时五行等外界影响 西医学有先进之处   恽 铁 樵 四、张锡纯 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 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包括西医之理  中药西医可以相济为用   如阿斯匹林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一、病因病机学 陈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致病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二、诊断学 崔嘉彦《崔氏脉诀》四言歌诀 施发《察病指南》3卷,最早的诊断学专著。创制33种脉象图。 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以《敖氏验舌法》为基础,绘36种舌象图谱,内容包括舌质、舌苔、舌色、舌面变化等,主要病理舌象均已提到。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专书 。 三、解剖学 宋 《欧希范五脏图》 四、针灸学 宋 王惟一 铸两具铜人 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 载腧穴657个 五、内科 《圣济总录》--风证 葛可久《十药神书》--肺痨病专书 六、儿科 宋 钱乙 《小儿药证直决》共三卷 小儿特点:    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治疗上“柔润”,创儿科专用方剂。 刘昉《幼幼新书》,载三关指纹检察法。 七、法医学 宋 宋慈,《洗冤集录》5卷       --法医学专著 第五节 金元医家的创新 两大医学流派: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张从正 李杲 朱震亨 个人简介:  字守真,号宗真子,又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 刘河间 河间学派 代表著作: 《素向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一、刘完素——火热论 主要学术思想: 1、重视“五运六气”,强调六气治病。     2、提倡“火热论”, “火热”为重要病因,强调“六气皆从火化”。     治疗:清热通利,善用寒凉药物,故称寒凉派。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主要学术思想:  1、强调攻邪,善用攻下药, 六淫邪气治病,由外侵入人体—驱逐邪气   攻邪方法:汗、吐、下三法。   2、发挥了“补”的含义 药攻、食补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致病作用 “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三、张从正——攻邪论 四、李杲——脾胃论 字明之,号东垣,金代人,易水学派 代表著作:《脾胃论》 主要学术思想: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元气:先天之精与后天的水谷精气构成 内伤原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 治疗:调理脾胃,善用温补脾胃的方子,故称“补土派” 六、朱震亨——相火论 代表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主要学术思想:力倡“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 火 君火—心   相火—肝、肾、膀胱、三焦  “相火” 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有变--易妄动--煎熬真阴 治疗上倡滋阴降火,故称“滋阴派”。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明、清) 公元1368-1840年 最早的中医杂志  --《吴医汇讲》   唐大烈主编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  --一体堂宅仁医会   徐春甫创建     医学理论研究  《吴医汇讲》创刊号 二、临证各科的发展 (一)、内科 温补派—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反温补派—徐大椿、陈修园 赵献可《医贯》 徐大椿《医贯砭》 张介宾《景岳全书》 陈修园《景岳新方砭》 (二)、外科  正宗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  消、托、补三法  全生派 王维德《外科症治全生集》将外科病证分阴阳两类  心得派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从内科角度论述治疗外科疾病 (四)、针灸与推拿 高武《针灸节要》 杨继洲《针灸大成》 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 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 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 《普济方》 明 朱橚等著    载方61739首,古代最大的方书 第二节 药物学的发展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字东璧,号濒湖山人,蕲州人。 李时珍木刻画像(《医仙图赞》) 《本草纲目》书影   明清药物学成就 内容和重要成就: (1)总结了十六世纪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