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穴位贴敷疗法已修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穴位贴敷疗法已修改.ppt

2 远端取穴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经》称其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如胃痛取足三里。对于脏腑疾病,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时较好的选择。 3 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穴,如哮喘取肺俞、定喘等。对于脏腑疾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4.背部取经穴 即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如慢性腹泻取膀胱经大肠俞。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穴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高频使用经穴 穴位: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 穴 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命门、大椎、志室、足三里、涌泉、悬钟 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 阳明胃经、任督二脉 穴位帖敷疗法的主要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穴位帖敷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 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及中药配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 4.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的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9、外科疾病: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的,需随调随敷,以防 蒸发。 2、贴药后注意防止药贴脱落,必要时外加胶 布固定。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或绷带固定。 4、对刺激性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发泡过大。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5、过敏体质、孕妇、月经期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6、皮肤局部有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7、对孕妇、儿童,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生理反应 贴敷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甚至可出现皮肤起泡,无需特别处理。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可能并发症 该治疗并发症较少,有极少数可出现以下情况:①局部并发感染;②过敏反应。 肺脾两虚型喘证 方药:五味子3 白芥子4 白术3 半夏3 当归3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大椎、肺俞、 脾俞、中脘、命门 注: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要求5~6 h 后起水泡,有斑痕 肾虚型喘证 方药:五味子3 淫羊藿3 肉桂3 甘遂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注: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要求5~6 h 后起水泡,有斑痕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