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概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中央电大数控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4学分,开设一学期。先修课程为数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数控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特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所包括的学科广泛,而且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将这样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成型课程可供借鉴,具体表现为:
(1)学科内容的整合创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包括的材料、公差测量、热处理、刀具与切削加工、工艺的多学科内容。需要将各个相关学科的内容重新整合、贯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存在原定的教学难度。
(2)各个学科内容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因此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需要认真、按时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介绍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大分类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这部分内容是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
·硬度
·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
铁碳合金相图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含碳量对铁碳含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合金相图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
·掌握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并能够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
·掌握铁碳合金相图。
2. 钢的热处理
教学内容
(1)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和正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
(2)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钢的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钢的化学热处理
教学要求
·了解热处理的目的。
·初步掌握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
3. 常用工程材料及选用
教学内容
(1) 碳钢
·碳钢的分类
·碳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2) 合金钢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
·合金弹簧钢
·滚动轴承钢
·合金工具钢
(3) 铸铁
·概述
·灰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可锻造铸铁
(4) 有色金属及合金
·铝及其铝合金
·铜及其铜合金
·滑动轴承合金
非金属材料
教学要求
·了解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
·熟练掌握碳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并能根据加工条件和成品的要求来确定毛坯的材料。
4. 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及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
教学内容
(1) 铸造
·砂型铸造
·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工艺设计
·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特种铸造工艺
(2) 锻造
·金属的塑性变形
·锻造工艺
·自由锻造
·模锻
·冲压
·锻造的结构工艺性
(3) 焊接
·焊接的实质及其焊接方法分类
·焊条电弧焊
·其他焊接方法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焊接结构工艺性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原因
(4) 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
·机械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比较
·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的原则
·常用机械零件毛坯的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 锻造, 焊接的目的。
·掌握砂型铸造,金属的朔性变形,焊条电弧焊的原理。
·熟练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铸造、锻造和焊接的基本工艺。
5.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内容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标准公差系列
·基本偏差系列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国标中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3)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基准制的选择
·公差等级的选择
·配合的选择
6. 测量技术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掌握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掌握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