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每个细菌约有250~300条菌毛。有菌毛的细菌一般以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居多,借助菌毛可把它们牢固地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上,进一步定植和致病。 (4)性毛(pili,单数pilus) 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即供体菌)中,其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即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有的性毛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5)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endospore或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endospore或spore,偶译“内生孢子”)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的特点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一种构造(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常规加压蒸汽灭菌的条件:121℃,15 min以上 115℃,30 min以上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着生位置:中央芽孢、偏端芽孢、末端芽孢、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 芽孢的耐热机制 1.吡啶-2,6二羧酸(DPA-Ca) 2.芽孢特有的芽孢肽聚糖 3.芽孢平均含水40%,皮层含水70% 4.芽孢中酶的分子量较营养细胞小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 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4)芽孢的形成过程 DNA浓缩,束状染色体形成 细胞膜内陷开始形成前芽孢 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 前芽孢发育成熟 开始形成皮层 芽孢衣开始形成 芽孢囊列解并释放芽孢 芽孢衣形成 (6) 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生物农药——细菌杀虫剂 伴孢晶体 鳞翅目幼虫口服 伴孢晶体在肠道迅速溶解(中肠 pH 为9.0-10.5) 吸附于上皮细胞,引起渗透性丧失,肠道穿孔 肠道中的碱性溶液进入血液,后者 pH升高,昆虫全身麻痹而死亡 伴孢晶体杀虫机制 细菌的其他休眠构造---孢囊(cyst) : 棕色固氮菌( Azotobacter vinelandii) 在营养缺乏情况下产生,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形成一个孢囊,没有繁殖功能。 (三)细菌的繁殖 1.裂殖(fission):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或多个子细胞 1)二分裂 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隔膜,进而分裂而形成两个大小、形态、结构相同的细胞 横分裂: 纵分裂: 分裂时细胞间形成的隔膜与细胞长轴呈垂直状态 分裂时隔膜与细胞长轴呈平行状态 一分为三,即先形成一对Y型细胞,再进行二分裂。绿色硫细菌 蛭弧菌(Bdellovibrio):在宿主细菌体内生长时,会形成不规则的盘曲的长细胞,然后在多处同时发生均等长度的分裂,形成多个子细胞 2) 三分裂 3) 复分裂 单个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胞迅速生长繁殖长成的细胞堆。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1、固体培养基上的群体形态 菌落(Colony): 细菌菌落特征: 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央颜色一致。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形状、颜色等),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细胞膜观察方法: 质壁分离后结合鉴别性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原生质体破裂;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在上下两暗色层之间夹着一浅色中间层的双层膜结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有关)。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磷脂 亲水的极性端 疏水的非极性端 图1-8 磷脂 在极性头的甘油3C上,不同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基,如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或磷脂酰肌醇等。 非极性尾则由长链 脂肪酸通过酯键连 接在甘油的C1和C2 位上组成,其链长 和饱和度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