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山33年震伤启示录
1976年对全国都有特殊意义,对于唐山人来说尤 为如此。经济上的唐山很早就恢复了,那心理上的唐 山呢?这座城市在心理重建上走过的曲折道路,会否 成为汶川和北川未来30年的一个映照?
于振剑一直在唐山市开溧矿务局精神卫生中心工 作。作为一名精祌科医生,他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精 神疾病患者和心理障碍患者。“人们的精神疾病和心理 疾病,和早期的创伤性经历有着潜在的联系,而我和 同事们接触到的患者,许多早年都亲历过唐山大地震。
20世纪90年代,于振剑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的 时候,唐山地震已经过去了快20年。同样,新唐山 建设也开始了近20年,从这个城市的外表来看,1976 年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1990年,唐山市被联合国授 予“人居荣誉奖”,这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人 居奖”。
明确的城市分区,完整的配套设施,清新优美的 环境,这就是矗立在渤海之滨的新唐山。如果不是矗 立于市中心区的唐山广场纪念碑,南湖公园里那面镌
刻着祭文和24万罹难者姓名的“哭墙”,以及许多像 于振剑一样细心的医生,关于33年前的痛楚,或许 已经像城市建设时被推土机碾碎的残垣断瓦一般,被 埋进地底,踩在脚下。
10岁开始的噩梦
第一项研究开始于1995年的1月,在一年多后 的1996年11月截止。1695例受试者成为了此次的 研究对象,他们分为两组,858例自身经历唐山大地 震且有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 震亡者列入研究组,而对照组是837例同样经历唐山 大地震但没有一级亲属震亡者。
“这个对比研究的主题是研究唐山大地震对人类 心身健康远期影响,是我们此后一系列研究的开始。” 于振剑介绍,这组样本是一群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 医生深入居民区、工厂和离退休人员活动站随机抽取 的来的,受试者要完成唐山大地震远期心身健康状况 调查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包括焦虑、恐怖、强迫、 敌对、偏执等)、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 量表(SDS)和康奈尔健康问卷(CMI,包括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抑郁等18个项目)。
全部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于振剑和同事对数 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就像他们原先预想的一样,唐山 大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生了持久性应激效 应,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震后余生的人出现 了 一些创伤后应激性障碍,他们中患祌经症、焦虑症、 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流调数据,有的高于正常值 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梦、紧张焦虑,每到‘7?28’ 便会触景伤情等,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 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
唐山有许多家和精神病治疗研究有关的医院,在 唐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里,30年来都住着几位因地震直 接造成的精神病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医院。这家 专治精神病的医院,以前就叫唐山市精神病医院,1984 年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很难说相关的医院多了就是精祌创伤深的体现, 但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患者。”于振剑说,有的 人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表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潜意 识里仍然存在许多压抑的情结,生活中一旦遇到相似 的经历很容易将当年的不良的情绪体验调动出来而发 生神经症。
河北省第一所心理学校唐山惠泽心理学校的创始 人孙启亮是一名地震亲历者,1976年他只有10岁,
“说出来怕你不信,我的记忆就是从10岁那年开始 的,之后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但是之前的事情一点 也不记得了。”
孙启亮的老家在唐山市丰南的农村,也是此次唐 山大地震的震中,“地震的时候,感觉就是世界塌了, 天崩地裂。”在临床中,孙启亮总遇到一些求助者,“有 的人常年失眠,老做噩梦,而场景总是和地震相关。 有的人老觉得抑郁,做什么都不顺。有的人婚姻不幸 福,谈起地震中去世的亲人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 而这些现象,在平时你根本就看不出来。”
解放军充当了治疗师
中国心理学会灾后心理援助项目专家、北京大学 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徐凯文介绍,虽然地震过 去了 33年,但在普通市民当中,还有75%的人残留 有创伤症状,可能是轻度,但还是有表现,“地震丧偶 者在一到两年里,有70%#12316;80%因为心理受到 创伤产生极度依恋而重新组织了家庭,但他们的离婚 率毎年高出国家平均水平近10倍,最高的年份甚至 达到70倍,这同样是地震心理创伤所引起的对人不 信任、情绪变坏造成的。”
徐凯文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到地震创 伤的影响。他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在发生唐山 地震时是学龄前的儿童(现在的年龄在37岁以下), 另一组是学龄后(现在的年龄在37岁以上),两组对 照以后发现,在闪回、高唤醒、回避等创伤症状方面, 这两组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主要的差异是人格的改 变一一地震发生时学龄前的人,更易发展出自我中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