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脑与脊髓的被膜、血
管以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
硬膜 Dura mater
蛛网膜 Arachnoid mater
软膜 Pla mater
脑和脊髓被膜的功能:
支持和保护作用
营养作用; 脊髓被膜的层次
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下部在第2椎体水平逐渐变细,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附于尾骨;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的外膜相延续。
脊髓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位于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
脊髓被膜形成的结构
齿状韧带 Denticulate ligment: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其尖端附于硬脊膜上。; 脊髓被膜之间的腔隙
硬膜外隙 Epidural space: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椎内静脉丛。略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脊髓与脑的硬膜外隙不相通。
硬膜下隙 Subdural space:内含少量浆液。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清亮的脑脊液(CSF),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下部扩大为终池,内有马尾。;腰椎穿刺; 脑的被膜层次
硬脑膜 Cerebral dura mater: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兼具颅骨内骨膜的作用,内层较外层坚厚,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薄而富有血管,覆于脑表面并深入沟裂内。; 脑被膜之间的腔隙
硬膜外隙 Epidural space: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但在颅底处则与颅骨结合紧密。故脑和脊髓的硬膜外隙不相通。
硬膜下隙 Subdural space:为不连续的潜在间隙,临床应用较少。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清亮的脑脊液(CSF)。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互相交通。; 硬脑膜形成的脑间结构
大脑镰 Cerebral falx
小脑幕 Tentorium of cerebellum
小脑镰 Cerebellar falx
鞍隔 Sellae diaphragma ; 硬脑膜窦 Dural sinuses
构成: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衬内皮细胞而构成。
结构特征: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内血肿。窦内含静脉血,无瓣膜,以利静脉血的回流。
主要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下矢状窦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直窦 Straight sinus
窦汇 Confluence of sinuses
横窦 Transverse sinus
乙状窦 Sigmoid sinus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 蛛网膜颗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构成: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突入硬脑膜窦内的菜花状突起。
功能: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脉络组织(丛) Chorioid tela(plexus)
脉络组织:见于第三、四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
脉络丛: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中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
功能:脉络丛上皮细胞能分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临床意义
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的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即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外伤性脑脊液外漏:由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 位置、形态
位置:蝶鞍两侧。
形态:不规则,形似海绵。
穿行结构
动脉:颈内动脉。
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1 眼神经
Ⅴ2 下颌神经
Ⅵ 展神经;眼上静脉; 临床意义
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因而累及经过海绵窦的神经。
腹、盆部的感染:如直肠的血吸虫卵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
头皮感染:也可能蔓延至颅内。 ;5、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脊髓的血管来源和注入部位:
动脉来源:①椎动脉。②节段性动脉。
静脉汇注:经前、后根静脉注入椎内静脉丛。
脑的血管来源和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测秒杀技巧.docx VIP
- 9706.1有源医疗器械检测用-GB_T 42062-2022风险管理报告.docx VIP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FIDIC-咨询协议通用条款-2006第四版-中文翻译.pdf VIP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pdf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横河(Yokogawa)uR10000、uR20000通信接口使用说明书(中文).pdf
- 2024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清单(默写).pdf VIP
- 幼儿园食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ocx VIP
- BAKERHUGHS旋转导向简介教学.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