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情感指标起源的反思一一章太炎、“文学”争议的当代启示
鲁迅
关键字:章太炎鲁迅情感指标
新世纪文艺情感沟通活动的新态势之一,就是人们在
感情的表达和接受上,不能再遵循真实、诚挚、高尚、纯 净和静观体验的原则了,在大众消费、影像合成和网络虚 拟的怂恿下,当代文本中的情感表现变得修辞化、无机化 乃至虚拟化了。这种新情感方式的崛起,在近十年来的各 类当代文本及其接受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借助 电视台、盗版vC D和DVD市场颇受到大学生欢迎的 《大话西游》,其中对人事情感的幻想、反讽、荒谬、夸张、 顽童化、时空错位和经典戏拟,完全消解了主流文艺中的 情感原则。在文本中,作先锋状的文化颠覆、无厘头的市 井趣味和一丝丝传统的感伤主义杂合在一起,混乱矛盾, 但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不仅如此,诸如“ I服了 Y 0 U ”, “打雷了,下雨收衣服”之类的“大话” 一经产生后,大 量仿作不断涌现,它们穿行纸面文本和网络话语之间,所 向披靡,甚至连9 0年代在作品中一贯对纯情不以为然的 “王朔话语”也相形见绌。另如电影《英雄》,有学者解读 是为迎合票房需要以致造成思想内容的大幅度弱智化,其 实问题主要在于作品着意于唯美的声画而严重忽略、消解 和漠视了情感。笔者以为,对当代文本中新生的情感消费 化、虚拟化、通俗化、无机化倾向恐怕不能或一味欢呼或 愤然弃绝,简单看待,而不妨循英国学者威廉斯文化三分 “残余”、“主流”和“新生”的方法,在梳理当前文艺主 流中的“情感”指标如何形成的基础上,理解当代生活中 残余的、主流的和新生的三种情感方式的现实性和历史性, 或许可以由此理解主流情感方式的历史性,使人们研宄和 理解新生情感方式有一个兼蓄容错的平台。
通过对审美情感的强调,20世纪逐渐形成了看重感 性个体的感受、情感和体验的现代文学正统,这一正统体 现了现代国人力图以“情感”指标重新勘定文艺世界的强 烈愿望。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汇里,人的心理从来 被看做是一个整体,性、心、意、志既不相同又互渗相交, 而不像西方那样把人的主体心理进行几何式划分,把知、
情、意分得清清楚楚。文艺也是如此,不会完全分配给情 感的领域、想象的空间和虚构的世界,并以此标榜,情感 如何独独成为文艺重要或根本指标的呢?传统文论大体有 古文派主张“文以载道”,文选派主张声韵情采,朴学派主 张“书契记事”、实事求是,何时又涌现出审美情感路线, 而且冲决传统文论藩篱,裹挟文艺走向现代的呢?这里试 建现代文艺之情感审美指标起源的叙事。故事该从2 0世 纪初讲起,留日青年鲁迅周作人跟从章太炎先生学习,在
讨论界说文学时鲁迅与章太炎之间据说发生过面对面的争 论。当时与周氏兄弟同去参加在东京举办的“国学讲习 会”的许寿裳,在其《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 有一次,因为章先生问及文学的定义如何,鲁迅答道:‘文 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先生 听了说:这样分法虽较胜于前人,然仍有不当,郭璞的 《江赋》、木华的《海赋》,何尝能动人哀乐呢。鲁迅默默 不服,退而和我说:先生诠释文学,范围过于宽泛,把有 句读无句读的悉数归入文学。其实,文字与文学固当有分 别的,《江赋》、《海赋》之类,辞虽奥博,而其文学价值就 很难说。这可见鲁迅治学‘爱吾师尤爱真理’的态度!”周 氏兄弟一生与乃师之间关系复杂微妙,而青年时期的他们 与老师在文学界说上的分歧,其实具有某种含混而独特的 象征意义,我们不妨由此解释和反思“情感”指标起源的 现代意蕴。
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师弟间争议的焦点,即:文学的 本质能否用情感加以界说?羁日期间的章太炎撰《文学论 略》(1 9 0 6 )认定:“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 谓之文”,“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文字是确定文学的 最基本的指标。既然以文字为准,章太炎认为感情则不能 成为文学的根本指标,也不同意当时悬小说为一切文学之 样板的西化做法。他坚决反对以杂文小说之“能事”来概 括所有的文学文辞:“专尚激发感情,惟杂文小说耳。…… 彼专以杂文小说之能事,概一切文辞者,是真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也。……吾今为语曰:一切文辞(兼学说在内), 体裁各异。以激发感情为要者,箴铭哀诔诗赋词曲杂文小 说之类是也;以发思想为要者,学说是也;……。其体各 异,故其工拙亦因之,其为文辞则一也。”同时,章氏又从 人类精神活动知性与感性的互渗共通入手,正确而精到地 分析了区分学说与文辞、“摒学说于文学之外”之不当:“ 又学说者,非一往不可感人。凡感于文言者,在其得我心。 是故饮食移味,居处温愉者,闻劳人之歌,心犹泊然。大 愚不灵,无所愤悱者,睹眇论则以为恒言也。身有疾痛, 闻幼眇之音,则感慨随之矣。心有疑滞,睹辨析之论,则 悦怿随之矣。故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凡好学者皆 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